聶雅婷觀點:性別‧政治‧身體—朱孟庠畫下台灣百年婦運

2017-11-18 05:20

? 人氣

 朱孟庠畫作〈人間煉獄----集中營〉 2016 162×120 油畫
軍妓不只在日治時期,國民黨實時期也有,皆是國家暴力對於女性的宰制。看到一段資料記載:練武房的屋頂由於美軍空襲而變得千瘡百孔,一間間的隔板,仰面朝天的慰安婦從屋頂的破洞可看到一片鉛灰色的天。雨水從屋頂漏下來,但「慰安」並未因此而中斷。朱孟庠畫作〈人間煉獄——集中營〉(油畫,162×120cm,2016)。(作者提供)

誰說藝術不能有政治性呢?一位長期關懷社會議題的藝術家,其選擇必然是孤寂的,因為台灣藝術圈基於廣大市場考量,一向避免談及政治或者不涉及政治面向。然而朱孟庠這位藝術革命家,她以一貫作風忠於自己生命的『新感性』這個不討喜的政治面向,來進行藝術的政治實踐。另一方面孟庠也用心探索女性的內心世界,渴望打開女性心靈的祕密抽屜,舉凡女性愛情、婚姻、生育、身體、性別認同、性自主權、 性別與政治……她都思考著、畫著,一如黑盒子的揭密,直探靈魂深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朱孟庠畫作〈折翼天使之墜入火坑〉2016 233×91 cm 油畫
1987年反雛妓運動是台灣婦運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反對販賣人口--關懷雛妓」行動呼籲社會關懷原住民少女被迫從娼的現象,要求政府取締不法的色情行業。雛妓問題涉及了兒童買賣、人權問題,較之於「純粹的」女性議題更具「政治正確性」、更容易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畫中,層層肌理是烈焰燒灼的身體的印記。朱孟庠畫作〈折翼天使之墜入火坑〉(油畫,233×91cm, 2016)。(作者提供)

朱孟庠勇於去除掉喪失自由的舊感性,展現在「使人感到必須廢除不義和悲慘」,「反對暴力與剥削的鬥爭中」。審美造就了新感性,新感性使人由受制於的壓抑的現實中逃脫,獲得一種解放,並創造出自由的領域,從而與理性重建一種和諧的關係。孟庠著重這種新感性抒發,強調女人身體不是市場的消費商品,不再以競爭性剝削或恐怖為基礎,並且意圖擺脫不自由社會的抑制滿足,而這便是一種新感性革命精神。

藝術家筆下「自由的想飛」之意象其精神是對抗,是女人的身體不能忍受任何抑制,或者說所有的人不能容忍這樣的壓抑與不自由,於是在畫作中大量呈現創作者本身的焦慮與強烈對比,這樣的敏感纖細的藝術工作者,將其生命本身所體驗的社會文化壓迫的不自由,借由突兀的色調、掙扎糾纏的肌理、狂烈的筆觸,呈顯出女人想飛的精神向上昂揚面向。〈女人想飛〉這又何只是紙上談兵呢?我看到朱孟庠生命軌跡的蛻變,一次又一次翻騰,在深蓄厚積之後,將為我們展開一頁「搏扶搖而直上」的逍遙自在境界,而這同時是女性展現激揚的生命力,獲得心靈的自由及自我實現的時代意象。

*作者為長榮大學實用哲學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