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國人收養子女出發點,不再以傳宗接代為首要考量,而是為需要的孩子找個家,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兒童福利聯盟資源發展處主任陳雅惠表示,然而不可諱言地是,礙於國內整體社會福利系統還有許多未臻完善之處,養育身心障礙的孩子還是一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所以,若要讓身障兒也有在國內被收養的機會,政府及國人都還要加油。
因為心態上就是想為自己及另一半找個完美寶寶,影響所及,早期若以「挑三撿四」形容國人到機構收養孩子的態度,可是一點也不為過,「四肢健全、健康可愛、性別男、3歲以下…都是基本門檻而已;有些挑剔的收養人可能還會想要知道親生父母的學經歷、相貌、健康狀況,就怕孩子遺傳到不好的基因。」一名兒福機構資深社工私下透露。
心態不健全申請終止收養 孩子二度傷害
更甚者,早年好不容易萬中選一「挑中」了滿意的孩子,也完成的收養程序,卻可能礙於收養人一開始心態就有問題,早期國內孩子被收養後,又因管教問題、手足競爭(收養人可能在收養又有了親生子女)、收養人父母角色扮演適應問題…等,又向法院提出終止收養申請,而這對孩子來說,不啻是難以承受的二度傷害。
陳雅惠說,所幸上述這些令人詬病的情況,近年在政府及民間兒福機構的不斷倡議下,在部分收養人口中既嚴格又繁複的考核與媒合程序下,終於都獲得程度上的改善。畢竟,收出養理應站在下一代的最佳利益考量,孩子既不是商品,收養過程更不該像買賣般買定離手,不滿意還可以輕言辦理退貨。
收養女孩勝男孩 打破重男輕女
經過多年努力宣導,國內收養現況改變最顯著的部分,毫無疑問是在打破過去,即便不是親生、也要重男輕女的桎梏。以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近5年國人收養的子女數比較,被收養的女孩竟年年都「險勝」被收養的男孩人數,其中2012年被收養女孩與被收養男孩人數,更以1321比1158,女比男多出163人,堪稱近年差異最大。
想想確實,撇開即使親生也唯有男孩才能傳承家族香火,早已是老八股的陳腐觀念,若連收養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還執著於「傳宗接代」,那還真的不知的收養人斤斤計較地,究竟是傳誰的宗、又是傳誰的代?更別提無數學者的論文研究都認為,由於天性使然,女兒在比例上往往會比兒子對父母更貼心、更孝順。
年紀愈小孩子 愈有被收養優勢
不過陳雅惠說,在年齡上,年紀愈小的孩子愈有被收養的優勢,這點在國內還是十分明顯。內政部戶政司呈現的數據,即國小、國高中甚至大學的孩子都有人收養,部分情況可能是國人離婚、再婚重組家庭的比例增加,以致個案必須配合收養配偶與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孩子所致。
在對的時機、用對的方式 誠實告知孩子身世
當然,兒福聯盟也不斷倡導,請大人不要小看孩子對現實的承受與適應能力。陳雅惠強調,只要針對孩子的年紀,在對的時機、用對的方式誠實告知身世,孩子不但不會因為得知自己不是父母親生而痛苦絕望,反而更能體會原本這世上真有無私奉獻真愛的存在,當然,親子間也無須為「為什麼我跟爸爸媽媽長得都不像?」這類的話題,一直遮遮掩掩。
相較之下,陳雅惠坦言,從過去到現在,絕大部分國人的收養考慮名單中,還是不存在身心障礙的孩子,晴媽則是少數的例外。10歲的晴晴(化名)雖無殘疾,但因早產,生下來時還不到1000公克,所以當晴媽決定收養她時,親友都拚命勸阻,因為過程辛苦不說,醫藥費都不知要花多少。但事實證明真愛無價,一路走來,晴媽與老公更沒有一天後悔過:「誰教晴晴生來就註定是我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