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近來藉香港民主問題與新疆人權爭議,大膽挑起拒絕參與北京冬奧議題,顯然「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純粹是理想。藉由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宣揚國威,目的是為政治極大化,但此次美國若藉政治來影響體育,等同加強政治與體育的不當連結,其將引導世人建立—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同樣都是將體育當成服務政治的工具,概念一旦建立,也意味著我們正步入人類史上第二次冷戰歷史中而不自知。
這波由美國發動來勢洶洶的反中潮,台灣處於地緣政治極敏感地帶,兩岸關係又遲滯不前,選邊站似是無可選擇的正解,執政黨立委見機不可失,也有鼓吹反冬奧聲音以測試政治水溫。雖說執政當局尚未明確表態,惟依近年蔡政府的「慣例」,有望參賽的體育人員恐怕要做好最壞打算。
然而若僅為配合美國施壓中國,卻未交換到任何對我實質利益,而此舉必然導致兩岸關係無限下探,對國家是百害而無一利。作為聰明的領導者,「有條件參與冬奧」才能在險惡無比的國際情勢中火中取栗,而其中,亞運就成為交換條件最佳選擇。
自亞運開辦以來,國內縣市曾有意舉辦,甚至屢在選舉時成為政見焦點,說明了政治與體育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但台灣始終無緣舉辦,原因無疑是大陸阻擾。但就在世紀之初的漢城亞運,讓兩韓敵對半世紀的僵局取得平衡的局面,雙方共舉半島旗入場,也說明了體育與和平彼此也是呈現正相關。
對台灣而言,採取有條件參與冬奧態度,不僅能盡對體育人員的重大照顧,更重要的是,如能就參與冬奧而與大陸就台灣舉辦亞運一事達成共識,其重大突破性不遜於與其他國家建交,其實質效果在兩岸與外交上都能有所成就。在以往中美關係體系下,實難促成此事,如今美中僵局反倒是提供了實現基礎,以大陸在亞洲的實力,幾乎可以確保成案。問題是,蔡總統有此智慧嗎?
兩岸關係也好,國際關係也罷,都不能脫離國際現實的考量。如果蔡總統仍舊採取無條件討好美國,例如開放萊豬卻不到美方實質好處,單方面付出還得不到回報,有愧於總統角色。反過來說,如果以此與中國換取到支持台灣縣市辦理亞運,相信美方也難以責難,畢竟這是美國給不了的,中國卻給了。如果大陸不給,屆時蔡政府再以此框架對岸缺乏善意的論述,擴大配合美國路線,也絕對不遲。
*作者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