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19大報告中,為中國未來的長期發展確立的目標。習近平表示,到2050年,將把中國建成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現代化強國」。陳定定說,未來中國應該要從「負責任的大國」,變成「負責任的領導」,以謀求自己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共同利益為自己的目標。
中國還無法滿足亞洲「領導」標準
美國智庫「保爾森基金會」副主席方艾文(Evan Feigenbaum)說,中國崛起,亞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資本的來源都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中國是這其中的重要部分,但是,亞洲的改變並不以中國為中心。
他也以美國退出TPP為例強調,美國在經濟上退出亞洲後,是日本和澳大利亞站了出來,成為「搭橋」的國家。他說,中國要成為亞洲的領導國家,必須滿足以下幾條標準,但是在他看來,中國並不能滿足這樣的標準。
他說:「第一,你的經濟可以讓你變成戰略大國;第二,你需要一個大的戰略理念,最大限度地發揮經濟、軍事和外交力量,從而實現你的宏大戰略目標;第三,你有一個大家都希望模仿和超越的模式,這個模式也能夠被複製和超越;第四,作為領導,你必須有追隨者,沒有追隨者,你不是領導,只是孤家寡人;第五,你必須有能力把你的對手趕出去;第六,你有能力爭奪主導地位。」
This week, I participated in the @ChinaPowerCSIS debates in Washington, jousting with Chen Dingding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China can and will "lead" Asia ... https://t.co/YU2oxGxB8r
— Evan Feigenbaum (@EvanFeigenbaum) 2017年11月18日
方艾文一一解釋這幾條標準。他說,中國經濟確實在增長,與亞洲的其他國家的經濟融合程度也很高,但是,這種經濟上的融合並沒能克服安全上的背離。經濟與安全的二元背離幾乎出現在中國與所有亞太國家的關係中。所以,中國的經濟力量並沒有演變成戰略力量。
在第二條標準上,方艾文說,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存在問題。他說,從第三點來說,中國「威權政治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別的國家並不容易複製。
第四,中國的周邊國家並不是中國的盟友,甚至也不是追隨者。中國不僅被大國包圍:例如,日本、印度和美國、也被中等國家環繞。中國周邊有別國的遠洋海軍、有擁核國家、有經濟上不需要依賴中國的國家。方艾文認為,從全世界範圍看,中國的吸引力與中國的金錢有關。他說:「沒有錢,就沒有中國的領導地位。」
最後一點,他說,中國並不能把美國從亞洲趕出去,無論是從地理、歷史、經濟重要性以及戰略現實角度來說,美國都不會離開。他還說,事實上,中國周邊所有國家都希望美國以某種形式繼續留在亞洲。因此,中國也沒有能力爭奪最後的主導權。
他說:「只要美國在亞洲有盟友、有前沿部署的軍隊、有公司在,有領先的技術、投資和貿易,有好的政策,中國就不可能發揮領導作用,因為他們有很多的競爭者。」
他最後說,亞洲將會成為「多元的」亞洲。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最大的挑戰是,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是不會接受中國的「獨裁」統治的,而美國最大的挑戰是「亞洲可能成為亞洲人的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