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船頭轉向事前已做了熱身與部署,主辦了印太地區的四方會談,熱切響應美國的印太地區戰略部署,現在捅破了中國最敏感的議題,緩緩打出台灣牌。可以確信,中國對日本跟美國「搞小圈圈」一定會採取反制措施,而且力道不小。中國對美國或許暫且不會改變「鬥而不破」的戰略方針,但對日本何懼之有?澳洲大搖大擺當起美國小弟,已被痛打一頓,日本不但屈從美國,還踩台灣紅線,北京哪會安之若素?
拜登結盟歐洲取得進展之後,北京非常在意日本是否與美國共建「核心合作伙伴關係」,現在落實了,兩國重申同盟是「印度-太平洋及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基石」,確認兩個同盟的牢固紐帶,並強調「在當今地區局勢和安全保障環境嚴峻的背景下,其重要性達前所未有的高度」,矛頭指向中國溢於言表。令中國惱火的是,美日首腦峰會的頭號議題擺明就是,拜登說是「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菅義偉附和說對「中國的影響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我們一致反對試圖用強力改變東海和南海現狀的行動」。北京更難按捺的是,日本打破半世紀的行為準則,對台灣問題表示關切,強調「台灣海峽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性」。如此一來,美國在相當程度內已與日本達成共同目標協力構建從東海到台海再到南海的萬里長城,抵抗中國海空力量突圍的意圖。
日本對於結盟關係仍有顧慮,在涉華議題上,菅義偉有意識地與美國拉開一點距離,保持微妙的分歧。具體來說,就是對於在涉及日本自己切身利害的問題上,採取與美方的一致的立場,至於與日本切身利益關聯不太緊密的問題上略有保留,主要是顧及中方的感受,例如關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問題,他說「我向總統解釋了日本的立場和主張」,在實際行上確也沒有跟風參與西方國家的制裁行動。
對於「台灣問題」,日本深知對北京而言,這是「無可討價還價的核心問題」,對美日和日中都極為敏感,所以長期嚴格恪守只與台灣維持民間交流關係,不輕易踰越雷池一步。但是,鑑於2010年發生「中日釣魚台海域撞船事件」,2012年又因釣魚台「國有化」問題爆發衝突,日本十分擔憂日本國土安全,近年進一步認清「台灣一旦被中國統一,勢必危及日本國家安全」的唇亡齒寒關係,更加急於採取有力的因應對策。雖然1997年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及1999年的《周邊事態安全確保法》中早已有「周邊事態」的表述,包含了當台灣海峽「有事」時日美得以合作的意涵。到了2015年安倍政府制定包含「集體自衛權」的《和平安全法》,則更進一步提出了「重要影響事態」的概念。這些過程雖然都沒有直接指名「台灣」,卻也揭示了日本已將台海安全納入日本安保議題的考量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