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面對白人優越感下的語言反思

2021-04-24 05:30

? 人氣

若一切皆以歐美價值觀與世界觀馬首是瞻而言必稱歐美之讚,且無法提出實質建議而只能不斷吐槽台灣不足之處的話,那麽這樣的心態恐怕就有商議之處了。(示意圖/euranet_plus@flickr)

若一切皆以歐美價值觀與世界觀馬首是瞻而言必稱歐美之讚,且無法提出實質建議而只能不斷吐槽台灣不足之處的話,那麽這樣的心態恐怕就有商議之處了。(示意圖/euranet_plus@flickr)

報載今年年初,一名外籍女子從北部搭台鐵往台中方向時,拒戴口罩並在車廂內大吼大叫、中英文摻雜地罵髒話,還對鐵路警察比中指,而列車長最後只得請該名外籍女子下車。面對如此白人優越感作祟下而如入無人之境般的惡行惡狀,我們仍舊以「來者是客」的態度相待,只是請她下車。試想同樣場景若發生在美國或澳洲,這位外籍乘客早被警方壓制在地或電擊槍伺候了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網路上一些作者認爲「國外月亮就是圓」,過度放大國外的好而特意貶抑台灣的不足。無可否認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而台灣也確有地方需要改進。但若一切皆以歐美價值觀與世界觀馬首是瞻而言必稱歐美之讚,且無法提出實質建議而只能不斷吐槽台灣不足之處的話,那麽這樣的心態恐怕就有商議之處了。

20190813-開會,會議,創業。(rawpixel.com@Pxhere)
網路上一些作者認爲「國外月亮就是圓」,過度放大國外的好而特意貶抑台灣的不足。(rawpixel.com@Pxhere)

諸如有作者提及國人在德法旅遊時以英語問路,而冒犯到德法民衆對於自己母語的強大認同感與歸屬感。這原本無可厚非,不足爲奇;但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倒是作者卻能因「不慎」使用英語在德法問路時被白眼,而必須惶誠惶恐地表示自己因不夠尊重德語、法語使用者而心生慚愧。這樣的觀念與邏輯,算是在語言溝通上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具體表現?抑或是在面對白人優越感下自慚形穢的自卑反應?   

相較於國人願意用英語回答老外問路,那是基於華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文化傳統,沒那麽多錯綜複雜的民族情緒或母語認同差異在裏面。全世界有不少國家是使用多語言(multilingual)的,諸如歐洲的比利時與荷蘭,或是亞洲的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筆者在聯邦政府的華人同事裏也有精通馬來語的,而不論你以英語、廣東話或馬來語跟他溝通,皆無冒犯之虞。

我們或許未必需要抱著「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心態去學習歐美語言,但至少也不必卑躬屈膝地對著歐美語言使用者處處打躬作揖,一副動則得咎的戒慎恐懼,否則就別怪人家會更加優越感作祟地輕蔑我們是在仰人鼻息。

Multi-culture,multi-talent。多元文化,多元智慧。世界不是只繞著一個國家轉,而語言當然也就不會只獨尊一語。

*作者為坎培拉大學傳播博士,現為澳洲聯邦政府公務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