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11才剛創下恐怖的爆買紀錄,中共官方真正希望人民信仰的,早已不是馬克思而是「馬雲主義」吧。習近平提醒國人要記得馬克思主義是中共治理的信念基礎,卻忘了日益惡化的貧富不均、城鄉差距。
十多年前在英國留學,曾造訪北倫敦的高門墓園。記得當時找不到路,便問了賣The Big Issue的街友墓園在哪,沒想到他指了方向卻悻悻然地說:「但馬克思已經不在那兒了。」
馬克思(Karl Marx)就葬在那沒錯啊,為何他這麼說?原來墓園不僅收門票,如果你想拍照,還得額外付費。如此徹底消費這位反商品化的思想巨擘,也難怪街友說不去也罷。
而今年秋冬,馬克思在兩岸三地又被以不同方式重新迎接。
首先是中共十九大前夕,習近平高分貝宣稱「鍥而不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香港借用了倫敦行之有年的「馬克思節」,舉辦系列講座,壓軸是討論《資本論》一五○周年的當今意義;最後是台灣,將於十二月中旬上映在柏林影展曾特映的《馬克思:時代青年》,發行的獨立片商正積極地與獨立書店、咖啡館等串連座談活動。
顯而易見的,在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中國才剛創下恐怖的爆買紀錄,中共官方真正希望人民信仰的,早已不是馬克思而是「馬雲主義」吧。習近平提醒國人要記得馬克思主義是中共治理的信念基礎,卻忘了日益惡化的貧富不均、城鄉差距,甚可說羞辱了馬克思的革命理想也不為過。
相對的,港台民間社會不約而同地重訪馬克思,當然不是教條宣傳的驅動(恰恰相反,過去受反共意識形態的教育灌輸,多數人對馬克思主義抱持負面偏見)。如今倒是希望藉此尋找面臨難題的解方,比如青年無產化、工時過長、身心異化的困頓處境。尤其在此刻的台灣,即使備受勞工團體抨擊,民進黨政府仍執意強推《勞基法》修法,於是年輕世代重新閱讀、應用馬克思理論,很有現實感。
其實一四年,在太陽花占領國會運動如火如荼之際,我剛好策畫、主編名為「時代感」的書系,希望為昔日經典,找到與當代華人社會銜接、啟動反思的契機。當時第一本書選定重新上市的,就是馬克思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合著的《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有趣的小插曲是,書店的朋友告訴我,許多陸客特別買這本在中國其實已棄之如敝屣的書帶回去,原因竟只是他們喜歡我在書腰上寫的:「令藍綠無路可躲、中共無顏面對的絕對經典。」
我相信,一個理想主義、人道關懷的馬克思始終挺立在那兒,如照妖鏡般令台灣藍綠政客無路可躲,也讓中共時刻都無顏面對它自己對革命的徹底背叛。
作者為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博士,台大社會系教授。原刊於1603期《新新聞》,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