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曾是全球第三大港口,也是我國工業發展的重心,惟近年來卻飽受空污、旱澇、公安交替之苦,導致人口停滯。2014年氣爆事件之後,讓高雄人更重視都市規劃的永續發展。高雄市政府目前提出「高雄市國土計畫」以2036年為目標年,期望以「一核.雙心.三軸」的空間規劃,打造高雄市成為一國際都市格局的韌性城市,讓這座海洋之都迎戰未來15年。高雄市國土計畫自107年3月的第一場座談會開始,至今年04月15日經內政部審查核定,其歷經整整三年的規劃時間。
高雄曾是全國人口第二多的縣市,但過去10年人口無顯著成長,已被台中超越。高雄市目前都市計畫所規劃的總人口數達392萬人,但現況人口都快跑光,故高雄市國土計畫將2036年計畫人口數調降為300萬人,尚低於目前都市計畫人口。有鑑於高雄市國土計畫對未來高雄市產業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故筆者查閱相關統計資料,初步探討高雄市國土計畫中產業用地規劃內容幾點謬誤之處,以供各界參考。
產業用地有擴大圈地之嫌
目前高雄市已劃定之法定工業使用土地總面積合計約6,832.09公頃。高雄市產業之分布區位可概分為北高、中高、高屏、南高及都會核心發展等五區:
- 北高發展區為金屬扣件製造業群聚區,如岡山區聚集螺絲螺帽及鉚釘產業。
- 中高發展區為塑化製造業群聚區,如大社區、仁武區之塑膠化學工業與金屬模具、加工產業。
- 高屏發展區為金屬加工及化工材料製造業群聚區,並緊鄰都市計畫發展地區。
- 南高發展區為鋼鐵及石化製造業群聚區,鋼鐵製造聚落以中油、中鋼、中船等大廠為核心,塑化、鋼鐵業則聚集於高雄港周邊。
- 都會核心發展區為電子資訊及都會支援型產業群聚區,如高雄軟體園區之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群聚等高科技產業發展。
為因應高雄市產業之用地需求,目前高雄市工業區主要分布於路竹、岡山、仁武、大社、永安、楠梓、大寮、前鎮、小港、林園等行政區。惟就各該用地開發使用情形觀之,現階段科學園區及加工出口區可釋出土地有限;編定工業區中,截至2010年4月底,僅和發產業園區待租而有用地釋出外,其他園區內之產業用地幾已售罄或完租;而民間自行管理之產業用地,多係興辦產業人依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或產業創新條例申請設置之產業園區,除現正申請設置之產業園區外,已無用地可供利用;另都市計畫工業區大多開闢八成以上,僅茄萣與阿蓮區使用率未達六成。另外,少部分位於市區內之都市計畫工業區,則因產業型態及環境改變而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