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觀察」組織指責非洲國家領導人稱,他們以其他全球關切問題為代價,將來自中國的經濟利益放在首位。
而「中非項目」(China Africa Project)共同創始人奧蘭德(Eric Olander)表示,對於非洲領導人來說,不與北京敵對「是一個更為重要許多的外交政策重點」。
「這些批評人士似乎不理解的一點是,對於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他們中的許多還背負著北京的重債,並依賴中國進行大部分貿易,他們無力承受惹怒中國可能引發的反彈,」他向BBC表示。
已經建立數十年的中非關係是另一重要因素。1970年,非洲國家在美國反對下幫助中國重返聯合國上發揮重要作用,這使得中非之間的關係得到加強。
「從那時起這一關係就一直在強化,」肯尼亞的中非關係專家姆博亞(Cliff Mboya)告訴BBC。
「30年來,中國已經把每年新年外長訪問非洲變成一項傳統,這不僅有象徵意義,也是他們在投資於一份長期關係的信號,這收獲了非洲人的許多好感。」
年輕一代的非洲人可能沒有這麼被中國打動。根據民調機構「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最近發佈的一項研究,非洲年輕人對美國及其發展模式具有壓倒性的積極看法。
但年長一代及政府領袖們的想法不同。他們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轉向中國的決定(尤其是在過去20年間)用大規模的道路、橋樑、鐵路、港口及互聯網基礎設施轉變了非洲大陸的版圖,確保了非洲在數位經濟中不會被拋棄。
奧托博表示,其中一些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這一計劃資金規模達數百億以上,有46個非洲國家已經簽名參與。
「西方的等量項目在哪裏?」他問道。他還表示,中國的資金規模很難匹敵。
奧蘭德表示,為資助這些大型項目而簽署的協議因欠缺透明度引發有人質疑,稱這是中國想用無力償還的債務困住非洲的陰謀,但他稱這種「債務陷阱」的說法已經遭到駁斥。
今年晚些時候,三年一度的高級別活動中非合作論壇(FOCAC)即將在塞內加爾(Senegal)舉行,屆時債務紓困及獲取新冠疫苗可能將成為重點話題。
疫苗外交
疫情出現以來,中國國旗在非洲各大機場已經成為常見的景象,這意味著一系列重要捐助物資的抵達,比如個人防護設備(PPE)及最近中國製造的疫苗。
中國所謂的疫苗外交如今已經觸及13個非洲國家,這些國家或是購買了中國的疫苗,或是接受其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