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沒中國市場慘了?謝金河指「關鍵」驚:台灣已走出新格局

2021-05-09 11:29

? 人氣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見圖)認為兩岸關係雖不佳,但兩岸經濟走出了不同以往的格局,台灣人不虛妄自菲薄。(資料照,顏麟宇攝)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見圖)認為兩岸關係雖不佳,但兩岸經濟走出了不同以往的格局,台灣人不虛妄自菲薄。(資料照,顏麟宇攝)

前總統馬英九8日聲稱,台灣2020年對中國出口依賴度比過去更高,建議兩岸重啟談判、回到九二共識。不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卻指出,台灣與中國在經濟上其實是互相需要的,即使對中貿易順差大,但近期台股交易量是2012年的10倍以上,並強調台灣人不該妄自菲薄,應該珍惜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據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謝金河8日在臉書發文談到,從數字來看,中國的統計數字和台灣前說是有落差的。中方的數據指出,台灣2020年出口到中國及香港2006億6400萬美元,台灣從中、港進口601億4100萬美元,台灣對中國的順差達1405億2000萬美元;然而根據台灣統計,我國對中、港出口1514億5200萬美元,進口647億7700萬美元,順差866億7300萬美元,中、港占台灣出口比重高達43.8%,如果從中方的角度,這個依存度更高,中、港確實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

貿易順差逆差自有其原因 謝金河分析中台、日台貿易關係

但貿易順差從何而來?謝金河解釋道,這是有產業結構歷史淵源的。以日本為例,台灣對日的逆差每年高達200至300億美元,也曾有人要求應該平衡台日貿易逆差,卻數十年未果。台灣倚賴日本的化學材料及關鍵零組件,腳踏車的剎車器就是其一,這是連素有腳踏車王國的台灣也得依賴日本自行車零件商禧瑪諾(Shimano)。

再將焦點回到中國對台灣的貿易逆差,謝金河談到,一方面是台商過去30年來生產基地移至中國,電子代工廠也成了中國創匯最重要的出口商,台灣筆電廠必須從台灣進口重要零組件,因此台灣出口到中國金額一直都很大。另一方面,是中國相當依賴台灣出口的關鍵零組件,尤其是半導體為主的零組件。謝金河表示,2020年9月15日美國制裁華為最後期限,華為派出多架貨機專程來台拉貨,凸顯了中國對台灣關鍵零組件的倚賴性。

兩岸經濟互動今非昔比 謝金河談從互補到競爭的新格局

不過謝金河也強調,這麼多年過去,台灣也因為轉移生產基地,間接培植很多中國在地產業,例如立訊就有取代鴻海之勢,京東方一度打垮台灣的面板業。他認為很多產業在兩岸已從原來互補變成完全競爭的態勢,「這已經沒有誰靠誰的問題了!」過去30年,台灣的企業、人才、資金、技術一窩蜂湧向中國,謝金河認為台灣經濟肯定是處在掏空狀態。可是台股最近成交量放大至6000至7000千億元,相較馬政府積極推動兩岸交流的2012及2013年,台股每天交易量500至600億元,相去甚遠。

回憶兩岸交流最熱絡的2012年前後,謝金河表示,一次他和工總前理事長陳武雄出國旅遊,2人談到過去陳武雄任理事長時,最高紀錄曾一晚上跑17攤應酬,正是因為中國來台招商,從中央到地方,絡繹不絕,台灣在那些年,股市游走在6000至7000點之間。

謝金河認為,兩岸關係不太好,台灣經濟卻走出與先前截然不同的格局,「這是出走的錢回來了!」他呼籲生活在這座島嶼的大家,若不珍惜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據地,天天長別人志氣卻看不起自己,「機會也永遠不會降臨在你身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