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趙思樂花6年觀察女性抗爭者的圖像並出書,當她將微信的顯示圖片換成新書封面後,圖片卻遭封鎖而呈空白一片。在她心中,台灣毫無疑問是兩岸三地唯一「自由的紙」。
趙思樂1990年出生,她第一本著作「她們的征途:直擊、迂迴與衝撞,中國女性的公民覺醒之路」1日在台灣出版,書中紀錄近年中國社會運動,以及運動者家屬的樣態,而事件中的女性是她主要書寫的對象。
選擇在台灣出版新書,趙思樂說,整個華文地區,台灣是唯一「自由的紙」,中國基本上沒有什麼言論自由可言,暫時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被嚴密壓制,而香港的新聞、出版業也漸漸被紅色資金與意識形態滲透。
趙思樂表示,以前可以在香港出的書,現在很多都不能出了,書店也不太敢做活動。她的新書在香港一些獨立書店雖有上架,但想舉辦座談等活動,書店的反應都冷冷的,倒是一些香港的學校曾對她發出邀請。
出版趙思樂新書的八旗文化,先前也發表多本內容涉及中國議題的著作,包括中國評論家余杰的作品;此外,現居美國、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學者何清漣與程曉農,近日也都選擇與八旗合作來抒發己見。
趙思樂回憶與八旗文化前後的3次互動,她說,自己本來只想把過去的長篇報導集結成冊,但八旗鼓勵她將書寫成經典,並建議她在每個章節的開頭,都要用場景與選擇合宜的視角,這個提點、讓她迅速抓到要領。
根據趙思樂的了解,她的新書目前已有3000本以上供應到市面上,以台灣的人口基數看,她對這樣的成績感到很振奮。趙思樂盛讚說,台灣的讀者是所有還能閱讀中文書籍的國家地區中、素質最高的。
她解釋說,台灣嚴肅社會科學類的書首刷都有2000、3000本,以2300萬人口來看,幾乎每一萬人就能啃下一本生硬的書;依這樣的標準,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應該要賣到13萬本,但社科類書籍在中國能賣1、2萬本就是暢銷了。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台灣和中國的差距」,趙思樂表示,就比例上來看,台灣明顯高出很多,這是她之所以認為台灣讀者素質最高的原因。此外,她常供稿、以深度報導見長的端傳媒,讀者群也是台灣人最多。
儘管台灣網路「酸民風氣」看似鼎盛,但在趙思樂眼中,台灣讀者比較能理性、自由地展開公共辯論。她說,在台灣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是會遭到抵制的,至少多數人會覺得不應該這樣講話,心裡有一個標準。
但近日前,一名中國教授公開說「學術界不是女性的地盤」。令趙思樂訝異的是,這樣明顯歧視的言論,竟還能引來中國網民激辯。「在中國,任何帶生殖器的男性都可以跳出來說,妳是女人講什麼政治?」
趙思樂對民主的概念渾然天成,她將此歸功於在廣州的成長過程受到港台文化影響甚深,且她曾在2011年以陸生身分來台。談及這片熟悉的土地最珍貴的地方,趙思樂說,就是開放、自由,盼台灣能繼續「保存自己」。
她表示,保存自己不是封閉,開放性是很珍貴的,讓別人理解台灣社會的價值、幫助台灣和世界溝通,在這種狀態下台灣會很友好,不會有敵意、差別對待不同地方的人,有助台灣社會發展與文化增量。
目前有部分台灣民眾對中國呈現「情感隔離」,連帶降低對中國的興趣,趙思樂說,她能理解這種心態,但台灣沒辦法逃脫地緣政治,在智識上隔離中國是危險的,反而是要能夠分析中國,並做出適當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