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如果衡量的標準是建立一種深深的信任以及與中國的親密關係,改變當地民眾對中國的看法,縮小中國經濟崛起以及因崛起而帶來的負面形象之間的差距,那麼中國的這些做法不那麼有效。更多情況下,是模糊的。」
近20年來,隨著中國對非洲貿易、投資和援助的增加(2021年,中國已成為非洲第一大直接投資國),中國也加大了對非洲軟實力的投資,主要體現在文化、教育培訓和媒體投入上。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就承諾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為非洲培訓1000名精英人才;為非洲提供5萬個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為非洲提供5萬個研修培訓名額。中國給予非洲留學生優厚待遇甚至引起了中國學生的不滿。
文化上,中國在非洲建立了多家孔子學院。截止2019年6月,中國已在44個非洲國家設立了59所孔子學院和41個孔子課堂。
另外,為了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的國家媒體也在非洲擴大了存在。截止2018年,中國央視在非洲有14個演播室,新華社有30多個分社。除此之外,中國在非洲三十多個國家直接投資媒體,對他們的記者進行培訓。
然而,中國的這些努力並沒有讓非洲普通民眾更加熱愛中國和信任中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列普尼科娃認為,中國的軟實力投射帶來的效果最好的情況是「投機性的擁抱」, 更多的是「孤立和不信任」。列普尼科娃一度專門研究中國在衣索比亞的軟實力投射。衣索比亞是非洲人口眾多的大國,是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重要站點。列普尼科娃採訪過衣索比亞的政府官員、精英和學者,包括那些在中國接受過短期或是長期培訓的衣索比亞人。
她說,衣索比亞人告訴她,中國給非洲人提供的到中國的培訓和學習項目不只是讓他們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同時也感受到了中國製度的「鋒利邊角」。
列普尼科娃說,有位曾在中國培訓過的衣索比亞人告訴她,自己曾向中國主辦方提起如何應對中國工廠對衣索比亞的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時,被主辦方懷疑是從美國來的。在自己再三強調自己從衣索比亞來之後,主辦方就選擇無視他的問題。列普尼科娃說,不少衣索比亞人告訴她,一旦話題涉及人權、環境和污染的問題, 中國方面的回應就是迴避。
列普尼科娃說,中國這樣的回應令很多衣索比亞人擔心,中國對衣索比亞所承諾的「雙贏「局面可能並不平等也並不互惠。她說,在談到與中國的關係時,衣索比亞人最關注的主題是中國與衣索比亞的關係並不平等, 需要重新談判達成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