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近來除了不斷提升軍力,同時也不斷透過軍機、軍艦侵擾台灣、日本及南海各鄰國,對印太地區各國構成防衛壓力,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此也進行「30年來最重大改革」因應新局勢。對此,國防部智庫國防院認為,若印太衝突爆發,美陸戰隊將在中國「區域拒止防線」打開缺口,而台灣及所屬島嶼則可作為「遠征前進作戰基地」關鍵核心,在台海衝突時協同進行逆登陸作戰。
國防院報告指出,為因應中國在印太地區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美國海軍陸戰隊擬轉型具「遠程精準打擊能力」分散小部隊,執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任務,包括以MV-22魚鷹式旋翼機、濱海戰鬥艦(LCS)、突襲快艇搭配無人載具,在選定島嶼、島礁間快速突襲並迅速撤離的機動作戰,目的在於將對手領域周邊的一連串島嶼、島礁改造成飛彈陣地。
國防院表示,近期所揭露的最新計畫,美陸戰隊更是希望透過由兩棲突擊艦、駁船,甚至是海上浮動平台,將遠征前進基地擴充為陸上加海上據點網絡,加強對地面與空中機動部隊向外突擊的支援。
美陸戰隊轉型顯示對中忌憚 台灣能成遠征前進作戰基地核心
國防院指出,這項計畫作戰預定場景為衝突爆發初期,美國海空軍主力須先轉移至第二島鏈,再透過陸戰隊「濱海戰鬥團」在中國的區域拒止防線上打開破口,進一步反攻第一島鏈;國防院報告指出,這種想定在中國軍力急速上升的背景下無可厚非,更反映了美陸戰隊對對於在惡劣不利的作戰環境下,可能無法成功建立陸上簡易基地的擔憂,從而希望以海上浮動基地群作為備援手段。
國防院直言,這項想定過分強調中國在第一島鏈的主場優勢,若美方將台灣及所屬島嶼視為「遠征前進作戰基地」一環,在戰事發生初期,至少有宜蘭港、花蓮港、綠島、蘭嶼、小琉球及東沙這6個地點,可供「濱海戰鬥團」部署機動飛彈發射車。
另外,也可協助台灣進行「逆登陸作戰」,也就是從已登陸的敵軍後方搶灘登陸,與我國國軍夾擊敵軍,但客觀條件在於國軍是否具備相應登陸作戰能力。
台美軍協同作戰 有望化解侵台敵軍攻勢
國防院也指出,台灣「玉山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在衝突爆發時可扮演重要角色,以該艦為首的兩棲作戰編隊可先轉移至宜蘭或東部外海;若敵軍執意侵台,代表已掌握一定海空優勢,美陸戰隊可透過戰機協同作戰,甚至以B-1B「槍騎兵」轟炸機,以射程達900公里的AGM-158C反艦飛彈,重創在台灣東部進行封鎖任務的共軍航艦戰鬥群,迫使其必須往沿岸回撤。
國防院預測,美陸戰隊可進一步以BGM-109G巡弋飛彈、配合我國雄二E巡弋飛彈,對共軍前線據點展開壓制,打擊其路基機場、飛彈打擊能量,並可以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 )與雄二、三飛彈的投射,摧毀共軍登陸船團部隊增援與撤退的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