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這是台灣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值得我們深刻記憶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單日本土案例確診高達181例,行政院宣布雙北市進入防疫警戒第三級,希望藉由管制,來減少流動風險,外出時須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活動集會;企業也應採取營運措施,彈性上班時異地辦公等。
衛生福利部首次鬆口,面對疫情的大爆發,醫療量能可能不足。目前全國負壓隔離病房共有760床、分布在全台87家醫院,現在空床數298床;17日前全台172家急救責任醫院將啟動專責病房約2,412床,目前已經陸續開設1,495床,空床數1,092床。因此,治療穩定病患將移往集中檢疫場所,一人一室,繼續治療觀察,以保全醫院的量能。
台北市政府在熱區設置4處社區篩檢站(16日增加為5處),宜蘭縣也設置2處社區篩檢站,民眾大排長龍接受檢查,以確定是否罹病,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接受治療。然而,這些規劃只著重醫醫院的醫療量能保存,完全沒有把診所醫療防疫的功能和困境,列為整體的考量,可能將會造成另一個極大的破口。
之前,我們聽到的是確診個案,在確診前曾經到同一診所就醫3次或5次,症狀逐漸嚴重,送到醫院已經是重症案例,這些診所醫師、醫事人員、工作同仁都要居家隔離14天。另外一方面,5月14日,新莊某診所貼出公告「我們發現了新莊第一個新冠肺炎病例」,診所轉診的病患,經過快篩後,確診新冠肺炎,即日起將停業消毒3天。桃園市、新北市都有類似的情形,無論防疫裝備多麼完整,都被要求居家隔離14天。照理講,這是診所提高警覺,成功的進行疫病的把關和分流轉診,對於阻斷疫情的傳播鏈,是有重大的貢獻,是要被社會肯定。
如果按照這種動則裁定診所居家隔離的做法,一旦確診個案越來越多,到時候診所因發現確診病例被迫關診,也會越來越多。高風險民眾全部擁入醫院,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勢必會拖垮醫院,屆時台灣醫療資源就崩潰了!
因此,為保全台灣完整的醫療防疫體系,維持應有的服務量能,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和各地醫師公會密集召開緊急應變會議,邀請衛生福利部、各地衛生局防疫官員,面對問題,積極討論因應對策。
我認為我們可以一起做這些努力:
一、診所應提高警覺,配合疾病管制署動態調整防護裝備和動態流程規劃,進行疫病把關和轉診。合乎規格者,可以持續提供醫療防疫服務;正如醫院分流採檢,分艙醫療,定期採檢檢查,確定安全無虞,即可繼續提供醫療防疫服務。不會因為經手或照顧過一個確認病人,醫師和相關團隊人員就被要居家隔離14天,哪來這麼龐大、永無止境的醫療人力足以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