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風傳媒有一篇〈新南向破功?「蔡」反依「賴」大陸經貿更深〉一文講述,蔡英文與賴清德執政大推新南向破功,反依賴大陸經貿貢獻更多更深。並且說「我國今年1~9月出口成長14.3%,對大陸出口則成長22.8%,蔡政府經濟成長率2.29%千萬別沾沾自喜,忘記這成長率的背後貢獻大都來自於大陸進口高達40%,並非是新南向十國(-0.4%)與日本(-2.4%)」首先這是一段去脈絡化的論述,東協共同體和印度的市場經營,基本上是必須做市場調查和喜好取向的,即便是日本這樣在東南亞布局半個世紀,在印度布局了三十年的國家,在任何商品進軍東南亞和印度時,都必須時時調整政策,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清真認證、在越南手搖飲料店要附設座位、在泰國和北東協經營,一定要用泰文作為商品文字。
中國因為要統戰台灣,「讓台灣賺錢」,成為一種國家政策,所以很多貨品西進以及台商西進做生意,如果真的實力堅強,怎麼轉移到越南、泰國的時候,幾乎都被打趴?像旺旺的米果在泰國就比不上深耕泰國的南僑集團。這就可以證明並不是因為台灣真的厲害到可以在中國賺大錢,而是靠各省台辦的統戰、從中獲利。所以當中國賺得部分較多時也就不奇怪了。
再者我對這份資料也充滿質疑,因為依據財政部的〈106 年上半年我國出進口貿易概況〉所記錄,「其中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 588 億美元,增16.9%,……。對東協出口 278 億美元,年增 14.4%,亦呈2 位數成長,以電子零組件、礦產品增加最為顯著」請問他所說的40%和-0.4%是怎麼算的?
第二點「民進黨政府長時間砲轟國民黨執政時期,貿易高度仰賴大陸的錯誤迷思。反觀,現在蔡政府似乎也陷入自我過去論述上矛盾。再次提出台灣經貿戰略需要的是彈性,而非政治意識形態下的框架,徹底讓台灣經貿失去應有的優勢」。不管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如果真的不分黨派,一切以台灣的國家利益和經貿利益為前提和上位,那台灣應該是將文化和經貿連結放在東南亞,而不是西進中國,因為中國對台商在其內部之生意,充滿政治手段,被養套殺所害的台商不說,沒有事情的台商就變成人質,握在中國的手上,繼而擴及於學術和各種交流,中國就是只有一個目的「統戰、切斷台灣和國際連結」如果真如這一位奇策盟文宣部副主任所言,不要政治意識框架,一切以經貿為重,那不是更應該減少西進,增加南向嗎?可是反觀幾乎都是國民黨利用西進中國在跟民進黨做政治鬥爭。何況如果民進黨在政治鬥爭和挑釁中國下都可以經濟復甦,那不是更證明作者所言自相矛盾了嗎?
第三點,他用中國出口增加台灣就跟著增加去論證「台灣的出口跟中國的出口的因果」,根本就是有問題的,因為一個國家的出口好壞跟國際經貿有關,也就是說台灣去年一整年出口額低,是因為去年世界景氣普遍偏壞,但是去年年底經濟復甦,所以今年台灣的出口額才恢復,並不是因為中國好,所以台灣跟著好。
最後就是講依賴的部分,依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到今年七月為止,2015一整年出口東協額度是698美元,今年到七月為止是211美元,但是2015年的出口比重是21.8趴,可是今年到七月就已經高達21.9趴,可以見得,對中的依賴根本就是減少,而不是增加。
*作者為家教老師、中研院助理、輔大歷史研究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