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最後一道難題,也就是股市估值是否特別高?上個世紀的60年代,當債券殖利率開始上升,股市多頭走勢告終,標普指數在接下來的18個月內蒸發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值,投資人因此付出慘痛代價。
1987年,在通膨率超過4%不久後,原本火熱滾燙的股市就以崩潰收場。
2007年同樣不遑多讓,那一次的泡沫不在股市,而是先於房市、債市和大宗商品現蹤,但標普指數開始下跌之際,幾乎剛好是通膨率超過4%的時候,之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演變成為一發不可收拾的全球金融危機。
這一次呢?《華爾街日報》分析,從所有標準來看,當前的股市估值極高,更糟糕的是,美國股市正由大型科技公司和其他對債券殖利率非常敏感的成長股主導,如果殖利率迅速上升,這些股票可能會進一步下跌。對於投資人而言,最好的情況是聯準會持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而這「暫時性」的通膨高升也能自行緩和。
如何對抗通膨怪獸?
只是話說回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乃至於聯準會決定何時收傘,都由不得我們做主,投資人如果想要超前部署,又該怎麼做呢?
《華爾街日報》先前曾經介紹對抗通膨怪獸的五種方法,最簡單、最直觀的答案就是購買黃金,因為回顧歷史,黃金在正常時期的表現往往不如股票,而且不能提供收入,但在高通膨時代卻能明顯保值,數千年的歷史為它提供堅實支撐,只是近年虛擬貨幣的熱潮,可能會讓黃金的魅力褪色。
此外,也能投資大宗商品、定價能力較低的個股、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IPS)或是短期限資產,藉此打造抵抗通膨威脅的投資組合。
然而,我們必須有所體悟,任何商品都有缺點和風險,畢竟在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無論通膨出現與否,都能大賺特賺的完美策略。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