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義德指出,以色列將東耶路撒冷轉換成以猶太人為多數的城市,除了擴建猶太屯墾區、迫使當地巴勒斯坦居民離開家鄉之外,還阻止其他地區的巴勒斯坦人進入東耶路撒冷。另一方面,薩義德批評所謂的和平條約其實是一份投降協議,巴勒斯坦談判代表出賣巴勒斯坦利益,只有少數巴勒斯坦菁英階層得利,絕大多數的底層巴勒斯坦群眾仍未能獲得應有的權益。
Whenever it comes to #Israel-#Palestine, I always look to Dr. #EdwardSaid to help bring some clarity. While he's no longer with us, we can still take lessons from his immense scholarship. Thread from his essay "The Current Status of
— Mobashra (@mobbiemobes) 2017年12月6日
Jerusalem. (1995) pic.twitter.com/jj7m7IPup6
面對這個困境,薩義德提出「南非模式」是解決未來以巴問題的替代選項。所謂的南非模式是以巴雙方學習過去南非人民如何終結長達四十多年的種族隔離政策。在1994年正式廢除種族隔離之前,南非絕大多數的當地黑人居民受到少數白人種族與殖民主義者經濟與政治的剝削。白人統治者透過人口轉移與歧視性立法政策,掌握絕大多數的土地資源,限制黑人的自由移動。在經過數十年南非國內的社會運動、國際社會的聲援與西方大國經濟制裁等多重壓力下,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最終宣告瓦解。
南非如何瓦解種族隔離政策對於薩義德有很大的啟發。他對於南非反對種族隔離人士提出的口號有很深的感受,如「對抗隔離政策是最偉大的道德奮鬥,吸引到世界的目光。」與「反對隔離政策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是對於共同人性的展顯」。薩義德認為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與巴勒斯坦人面對的處境類似,無論在以色列境內或是在佔領區內的巴勒斯坦人皆受到以色列的歧視與剝奪。另一方面,以色列的政治與教育體制使一般以色列人民無法面對真相。因此,薩義德認為兩國方案沒有辦法處理以巴之間最根本的問題,唯有建立一個雙民族國家,每個人擁有同樣的權利才有機會看到真正和平的曙光。
伊蘭.帕北:質疑以色列歷史的主流論述
薩義德的一國方案或是雙民族國家理念啟發以色列的學者。伊蘭.帕北(Ilan Pappe)是其中一位代表。帕北是當前提倡一國方案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型學者。他在以色列國內被定義為「新歷史學家」。所謂新歷史學家是泛指一些以色列歷史學者利用以色列的官方檔案,重新建構1948年以色列建國的歷史,質疑當前以色列主流歷史論述。2006年出版的《種族清洗巴勒斯坦》(The Ethnic Cleansing of Palestine) 可說是他的代表著作。
El historiador israelí Ilan Pappé es una de las pocas voces críticas sobre las políticas de Israel con los palestinos: "Israel está cometiendo un daño irreversible en Cisjordania y Gaza" https://t.co/xcxhOHPXU5 pic.twitter.com/lKSx0xGrEQ
— Tiempo Argentino (@tiempoarg) 2017年12月8日
帕北在書中利用檔案駁斥以色列在1948年以小搏大的建國神話。相反地,猶太復國主義者早有計畫大規模驅逐當地的巴勒斯坦居民。日後,帕北還出版了《被遺忘的巴勒斯坦人》(The Forgotten Palestinians)、《地球上最大的監獄:佔領區的歷史》(The Biggest Prison on Earth: A History of the Occupied Territories)、《以色列的理念:權力與知識的歷史》(The Idea of Israel: A History of Power and Knowledge)等著作,有系統闡述近70年以來,以色列是如何轉移、迫害與歧視巴勒斯坦人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