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數萬名英國公營部門雇員在倫敦、格拉斯哥與貝爾法斯特舉行示威,抗議政府不願調薪。主辦遊行的英國工會聯盟(TUC)估計約有8-9萬人參與,成員包括教師、護士、公務人員、鐵路人員、郵政人員與其他支持的私營企業雇員。爭取退休金者與反核運動人士也加入聲援行列。TUC秘書長歐葛蕾蒂(Frances O’Grady)期望,這一連串的罷工與遊行,能向唐寧街10號(英首相官邸)施壓,向更多人分享經濟復甦的果實。
GMB工會秘書長肯尼(Paul Kenny)表示,英國人民正在面臨自維多利亞時期以來最緊縮的薪資收入。TUC表示,自2007年以來,每周實質薪資(考量通膨情況的薪資數目)已經下滑了50鎊(約新台幣2483元);全英約有500萬人的收入不足以供給生活支出。同時,高階主管的收入卻已來到平均雇員的175倍之多。
Top chief execs are paid 175 times as much as the average wage. That's why Britain Needs A Pay Rise #18oct pic.twitter.com/4WMmjb14RS
— BritainNeedsAPayrise (@PayRise4Britain) 2014 10月 18日
歐葛蕾蒂表示,在長期的薪資緊縮後,現在是大眾共享經濟復甦成果的時候了。一個造福富人、減縮社會福利政策的經濟體系,並未為大多數人服務。歐葛蕾蒂說,「如果政治人物想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感覺自外於民主進程,他們應該先從滿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開始。」
倫敦地區的遊行從泰晤士河左岸的堤岸(Embankment)出發,前往設在海德公園的主要舞台。護士與助產士穿著「如果護士說不」的標語T恤。消防隊工會(FBU)升起一艘充氣飛船,上頭寫著「我們救人,不救銀行」。倫敦都市警部(metropolitan police)表示,這是一場和平且受控制的遊行。
先前,包括護士、助產士與救護人員等衛生工作人員已於13日展開罷工,抗議國家健保體制薪資過低。這是英國衛生人員在1980年代後首次參與罷工,也是助產士首次加入抗議行列。下一波預計展開罷工者為醫院X光照射師與獄警。
英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全國失業率已有顯著下降,貧富差距也比前任政府平均值更低。他表示政府正在執行「長期的經濟計劃」,在正式調薪前,已經做出一些減輕人民生活壓力的努力,包括減少所得稅率、降低托兒成本、提供學童免費餐點、並凍結燃油稅與市政稅(council tax)等。
英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IPPR)資深經濟學家多爾分(Tony Dolphin)觀察指出,這波薪資恐慌的背景動能,是近年科技的大幅進展。他指出,過去150年來,英國的實質薪資僅曾3度連續下滑7年以上,分別是19世紀晚期的經濟衰退、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以及過去7年的情況。
但這一次,在經濟開始復甦後,薪資並沒有相應地開始回升;這顯示了勞工市場目前的困境,並不完全是來自於經濟危機的衝擊。經濟危機只是惡化了過去30年來的趨勢:勞工市場的兩極化。這指的是市場中對最高與最低技術人員需求提升,但中等技術人員(如行政人員、機器操作員與一般商務人員等)的工作機會卻在減少。
新科技取代中階技術工作
多爾分相信,這是因為中階技術工作機會已經逐漸被新科技取代,有如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被自動化技術淘汰。中國等低階薪資較低的國家,也吸收了部分工作機會。英國在1980年中期,每5名雇員中,便有1名在製造業工作,大多從事中等技術職務。但這個比例在2013年已經降到1/12。
而難以轉職到高階技術工作的人員,便得投入更低技術層級的工作,像是速食店店員、咖啡廳招待員等。低階工作力供過於求的結果,使得雇主沒有加薪的壓力,也使得最低薪資遲遲無法成長。
多爾分表示,科技的進步快速,難以預測下一波受到威脅的工作會是什麼。電腦演算法的進步,可能威脅到翻譯人員的生計。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可能威脅到計程車與其他大眾運輸工具駕駛的角色。而線上教學的蓬勃發展,也可能侵蝕教育從業人員的工作機會。雖然科技可以造福社會整體,但也不免為就業市場帶來動盪。因此,即使經濟有所復甦,至少對某些從業人員來說,前景依然不怎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