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超過7成的伊波拉出血熱(EVD)病毒,近日透過境外感染病患,多次突襲檢驗西方先進國家的防疫能耐,目前看來,西班牙、美國表現都不及格,3名護士遭感染,還連累一隻狗遭預防性撲殺。反而是塞內加爾、奈及利亞這類落後國家成功圍堵病毒,陸續擺脫伊波拉疫情,反差現實值得注意。
1億7800萬人口的非洲大國奈及利亞,過去42天沒有任何新增病例,9月5日以後,疫情止於20人感染、8人身故的紀錄,世界衛生組織(WHO)因此20日認證,奈國完成首次抗疫任務,成功驅逐伊波拉。
1萬8500次探訪
奈國剛結束的伊波拉防疫戰,始於1名賴比瑞亞染毒官員7月20日訪抵海港城市拉哥斯市(Lagos),他下飛機時已經發病,當天就住院治療,23日確診、25日宣告不治。收治他的醫院那時才會意過來,倉皇隔離、消滅可能感染源,但已經導致醫護人員遭感染、身故。
若疫情爆發在那個人口密度超過台灣30倍的港口城市,當地流動人口繁多,疫情將加速蔓延,後果不堪設想。只是防疫工作千頭萬緒,政府缺乏處理經驗,且恰逢當地醫生大罷工,與首例病患搭乘同一般飛機的乘客,到8月初還有半數不知去向。所幸,當局逐漸回神,在WHO等國際專家的指導下,盡力落實該到位的基本功夫。
首先,奈國政府很快成立緊急應變中心,調度指揮資源,並明確劃分相關單位權責,避免各行其是。接著,當局確實追蹤到每個暴露感染風險的民眾,後期幾乎做到滴水不漏的水準。
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派往當地協助抗疫的美國衛生官員佛費爾(John Vertefeuille)說:「追蹤感染是抗疫成功的核心工作。」奈國衛生官員利用過去追蹤「脊隨灰質炎」(小兒麻痺症)所設立個案管理系統,追蹤並監控每個病患的接觸對象,總人數接近900人,再由公衛人員合力完成1萬8500次探視。
積極求援、認真落實
根據相關報導與台商分享訊息,拉哥斯市既有醫療體系尚稱完備,大型醫院、救護車、醫療人力等必要資源較為充分。政府也積極對外求援,像是無國界醫生(MSF)、兒童救難組織(Save the Children)、扶貧組織(One)等國際組織,當地員工都有疫病控制經驗,能夠提供適切協助,當然奈及利亞也倚重CDC、WHO的專家建議。
拉哥斯市的民眾教育水準較高,通訊基礎建設普及,官方鋪天蓋地的宣傳發揮很大功用。不過,抗疫期間奈及利亞仍有些無奈情況,1名遭感染患者,因為認知錯誤一直躲避公衛人員,延誤就醫多日。此人後來被捕獲後強行送醫,他有幸痊癒,治療他的醫生卻不幸遭感染身亡。
另有段時間,奈國網路盛傳「只要大喝鹽水,就可以預防伊波拉」的謠言,民眾嘗試後,有20人因此住院、2人身故。政府找來政治人物、宗教領袖等名人,透過電視、收音機、告示版、簡訊等平台宣導知識,謠言才逐漸散去。
美國多學點!
親眼見證奈國抗疫行動的佛費爾認為,奈及利亞的例子,證明推行標準公衛措施就能控制伊波拉疫情,他說:「奈及利亞爆發了2種疫情:伊波拉病毒與恐慌。其他國家可以在伊波拉爆發以前,先開始做溝通,幫助公衛人員提早知道該怎麼做。」
研究估計,按目前西非疫情與對外交通情況,10月底以前,伊波拉傳入法國、英國的機率,分別約25%-70%、15%-25%之間,看似不高但此前另一份研究,估計9月底以前,伊波拉傳入美國的機率只有1成,後來情況卻相當失控。
阻止疫情爆發的關鍵,乃阻止傳染蔓延。即便缺乏治療藥物、疫苗,奈及利亞善用過去防治小兒麻痺的監控系統,就能有效動員組止疫情擴散,其他國家應加以借鏡。同樣的,美國修改發布最新版防疫準則後,真正挑戰仍是怎樣有效落實並動員相關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