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一(24日)全臺天氣炎熱,臺電供電尖峰負載來到3789.3萬瓩,再創5月用電歷史新高,備轉容量率實績值為6.03%,瀕臨供電警戒的橘燈。這是在517大停電後裝置容量95.1萬瓩的核三1號機再啟供電,加上當日午後北部地區大雨降溫的結果,否則難免再度分區停電。對於反核的民進黨政府而言,供電緊張必須依賴核電救援,恐怕沒有比這更難堪的情境了,同時也凸顯政府現行能源政策的不切實際。
蔡英文總統任內核電救援全臺電力供給其實不只一次。2018年6月上旬,甫經歷前一年815大停電的蔡政府,眼見當時供電警戒持續不斷且夏季用電高峰即將到來,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毅然決定重啟已停止運轉600多日的核二2號機,賴清德當時還堅稱是「再轉」、不是「重啟」,但言辭之爭掩蓋不了裝置容量98.5萬瓩的該部機組一舉解除了供電警戒狀態的事實。
上上週末臺電早早就宣布,由於尚有四部機組正值歲修,上週上班日將全數高掛供電吃緊的黃燈。沒想到雪上加霜的是,24與25日臺中火力電廠9號機與6號機相繼破管跳機,臺電不得不公開坦承「已無機組可救援了」。日前有立委出面指責臺電,不該將歲修排程跨入6、7月,違反經濟部6至9月不排歲修的政策;真相卻是氣候異常的影響加劇,使得去年10月的天氣依舊酷熱,原本排修的機組必須維持供電,且部分燃氣機組因應空汙季須用以取代燃煤機組擔當基載發電,只能不斷推遲歲修時間,環環相扣的排程受到干擾後,終於導致今夏仍將有機組在歲修的情況。
至於無機組可救援則是肇因於已走上偏鋒的能源政策。在蔡政府2025年非核家園暨50%燃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的電力規劃下,同屬基載電力的核電必須歸零、煤電必須減少。然而,我國向來都有65%的基載電力需求,在核一廠兩部機組分別於2014年與2017年提前停轉後,可用的燃煤機組都早已被迫全數上線,只是基載依舊明顯不足,許多燃氣機組於是也被用來充當基載運轉,能源政策自此走上偏鋒。
煤電與核電因發電成本低廉且不適合於極短時間之內進行升降載,世界各國均以基載視之;可以快速升降載的發電機組包括燃氣機組與抽蓄水力機組,因此多作為供電中載或尖載,甚至也用於其他機組無預警跳機時的緊急救援。我國早年不考慮氣電作為基載的原因,除了其發電成本較高,尚有燃料安全存量偏低的顧慮。當多數燃氣機組轉作基載供電後,一旦大規模無預警跳電發生,真正可供調度的燃氣機組數量便會嚴重不足。更令人憂心的是,具間歇供電特性的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提高之際,電網對於可調度電力的需求勢必隨之提高,但我國卻提前用罄可調度氣電,屆時任何神救援也無助於解決已藥石罔效的供電失序重症。
歸根究柢,政府應務實考慮讓基載核電繼續運轉,屆時便不須過多燃氣機組充當基載,只要可供即時調度的備轉容量足夠,不須任何機組的神救援,也能避免再一次大停電,更不會發生「已無機組可救援了」的窘境。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