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病毒在美國大流行期間,造成數千萬人感染,近60萬人死亡。這場持續了1年多的病毒戰爭,自去年12月美國政府安排全民接受疫苗接種後,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近幾月的各項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經濟正在恢復。而僅僅10個月,美國就能研製出有效對抗COVID-19病毒的疫苗,這必須歸功於1位華裔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研究專家。
提到在美的華裔病毒專家,更多人聽過的名字是閆麗夢。這位來自香港港大的學者,因主張「病毒起源於亞洲實驗室」而獲得美國右翼政客的擁護。但很快她就陷入學術造假的醜聞。她發表在學術資源庫網站zenodo上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相關報告被美國一流大學的專業研究機構評價為「奇怪且毫無根據」,甚至被質疑使用了虛假的研究數據。並且由於她的主張,使美中關係一度陷入僵局,導致美國亞裔至今被種族歧視的暴力陰雲籠罩。
可以說,閆麗夢不僅沒有對世界病毒研究提供任何有用的幫助,還給美國社會與亞裔群體造成很大麻煩。
為疫苗研發作出重要貢獻的,是與閆麗夢完全不同的另一位華裔專家——王念雙博士(Dr. Nianshuang Wang)。
王念雙博士是出生在中國山東淄博農村的一位80後青年,2014年獲清華大學博士學位。2016年,王念雙在德克薩斯大學麥克萊倫博士( Dr. Jason McLellan)的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時,運用「基於結構的疫苗設計」的概念,成功開發了一種通用方法,通過在蛋白質中引入2個脯氨酸,將變形S蛋白鎖定在「融合前」狀態。這些突變形式的S蛋白(稱為 S-2P)表現出增強的穩定性和免疫原性。
這就是人類的第1個基於結構的冠狀病毒疫苗設計,它是後續進行COVID-19病毒疫苗開發的關鍵。
王念雙回憶起剛開始的幾年,「其實研究過程是很枯燥的,任何一點小細節的失誤,都會造成實驗的失敗,在前期實驗中,我們試用了各種各樣的傳統的方法,很多時候都是同時做20個30個不同的設計,然後試圖能夠穩定S蛋白,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後來我們就慢慢地積累更多經驗,最終找到針對S2的一個中和抗體,能夠幫助我們穩定S蛋白,包括後來又解析了結構的模型之後,再進行突變就容易很多。在這基礎上又添加了100多種不同的突變類型,最終發現這2個脯氨酸突變其實經歷了重重困難。我們把這一設計稱為S-2P。」
「念雙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他在實驗室里非常努力地工作,」麥克萊倫說。「試錯很多,但念雙從未放棄。」
王念雙博士的研究成果,2017年8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此前已經有5家全球頂級權威期刊拒絕了這份報告。令人欣慰的是,他設計的突變,在發表後的3年時間裡,在冠狀病毒研究領域內逐漸得到了認可,也開始被同行採用。終於在2020年COVID-19病毒疫情爆發後發揮了它的重要作用。
目前,S-2P技術已成功應用於至少5種主要的COVID-19疫苗,包括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的mRNA疫苗、強生的AD26載體疫苗,以及Novavax和賽諾菲/葛蘭素史克的重組蛋白疫苗。
去年8月,王念雙博士加入到再生元(Regeneron)公司,從事抗體藥物研究。
作為1名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科學家,王念雙對於美中關係的惡化對研究的影響也表示了擔憂。
「我真誠地希望政治不要那麼干涉科學研究,因為科學研究應該為全人類共享和造福。自COVID-19爆發以來,中美之間的交流急劇減少,這是許多美國科學家的現象不希望看到。我希望情況會有所改善,我們可以共同應對我們共同的威脅——新型冠狀病毒。」王念雙博士說。
*作者為就讀香港城大亞洲及國際學系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