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奇蹟」從台灣奇蹟到衰退 低薪、血汗勞動市場無法培養人才

2017-12-15 19:27

? 人氣

由中央研究院出版的《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今(15)天舉辦新書發表會,邀集國內外社會學者,針對台灣近20年來的經濟發展與轉變,從各議題面向切入,探討台灣的經濟如何從過去的「奇蹟典範」移轉到如今的「衰退典範」。

由中央研究院出版的《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今(15)天舉辦新書發表會,邀集國內外社會學者,針對台灣近20年來的經濟發展與轉變,從各議題面向切入,探討台灣的經濟如何從過去的「奇蹟典範」移轉到如今的「衰退典範」。

由中央研究院出版的《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邀集國內外社會學者,針對台灣近20年來的經濟發展與轉變,從各議題面向切入,探討台灣的經濟如何從過去的「奇蹟典範」移轉到如今的「衰退典範」。而今(15)天的新書發表會上,許多學者都直指,台灣長期低薪、血汗的勞動環境已成為重要的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李宗榮:盼台灣不只是經濟全面發展,還要均富社會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未竟的奇蹟》編者李宗榮指出,在解嚴後的九零年代,台灣歷經了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全球化的洗禮,原本由國家帶領下的經濟發展圖像已開始變化。李宗榮表示,此書是從經濟社會學的角度出發,而這與一般經濟學家較著重的效率、成長等面向有所不同,「我們要看更多的社會制度,包括權力、制度、文化、組織,且更關心經濟發展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後果。」

而為什麼書名叫做「未竟的奇蹟」?李宗榮解釋,從台灣過去經濟發展的「奇蹟典範」到近20年的近況檢視,市場已經遠離了「黑手變頭家」、「健康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樂觀想像,如今企業集團家族化、大型化已成事實,國家的角色退位,在金融市場越來越自由化的狀況下,這樣的奇蹟是否仍在延續或衰退,是重要的議題;而從勞工運動的發展、勞動條件的剝削狀況、性別平等等面向切入,都可觀察到一些困境。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未竟的奇蹟》編者李宗榮(右)指出,台灣的市場已經遠離了「黑手變頭家」、「健康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樂觀想像,如今企業集團家族化、大型化已成事實,在許多議題上都發現了一些待解的困境。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未竟的奇蹟》編者李宗榮(右)指出,台灣的市場已經遠離了「黑手變頭家」、「健康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樂觀想像。(陳子萱攝)

李宗榮表示,在此書所有的研究綜觀來看,即使資本主義在台灣發展現在可能看似悲觀,但未竟的奇蹟,也蘊含一個願景,希望未來台灣的經濟能夠再創奇蹟,而這當然不只是經濟的全面發展,還需要創造一個均富的社會。

田畠真弓:低薪、血汗勞動市場無法培養人才

台北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田畠真弓從自己的研究指出,台灣的半導體等產業發展與日本關係密切,尤其日本科技人才在近年遷移到台灣的過程,是較少人關注的議題。田畠真弓說,資本主義在東亞的發展下,權力版圖逐漸從以日本為核心,演變為以台灣、韓國為核心的消費驅動商品鏈(高品質又廉價的商品),而這也讓科技人才快速流動,例如日本許多電子大廠逐漸失去原有的兢爭優勢,許多工作者轉而成為「產業浪人」,並進入到台灣的液晶面板就業市場。

不過田畠真弓也說,台灣隨著產業西進中國,相關人才也如日本一樣正在流失,這樣勞動人口外移的現象在各國都在發生,而其中要直指的是,在產業界注重高品質又廉價的商品生產下,是否可能加劇台灣本來就低薪的勞動結構?田畠真弓表示,低薪與血汗勞動市場沒有辦法培養人才。

台北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田畠真弓指出,勞動人口外移的現象在各國都在發生,而其中要直指的是,在產業界注重高品質又廉價的商品生產下,是否可能加劇台灣本來就低薪的勞動結構?
台北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田畠真弓指出,勞動人口外移的現象在各國都在發生,而其中要直指的是,在產業界注重高品質又廉價的商品生產下,是否可能加劇台灣本來就低薪的勞動結構?(陳子萱攝)

不同於過去工運的新階級政治 何明修:行動者是剛踏入職場的青年、或學生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何明修則從自己對於社會運動的研究觀察指出,解嚴後的勞工運動發展有兩種主要路線:一是協商、另一則是抗爭。何明修指出,綜觀台灣工運的發展,八零年代後期自發性罷工居多,但後來有兩個重要的轉捩點,讓勞工在政治參與上與早期有所不同: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勞工團體有機會進入到立法機關進行體制內變革;而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全國產業總工會的出現,是台灣第一個真正全國性的工會,讓勞方在政策擬定上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參與。

「不過體制內的路線能幫助勞工的並不多」何明修說,由於近年有組織的(加入工會的)勞工是在滑落當中,能否在制度上產生實質影響力是一個問題,而在2000年以後體制外的抗爭也不斷在增加。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何明修表示,近年新浮現的階級政治,裏頭的行動者並非像過去三十年前,是工作在同個廠場、或工作性質類似的人一起站出來,「而是剛踏入職場不久的青年、以及學生。」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何明修表示,近年新浮現的階級政治,裏頭的行動者並非像過去三十年前,是工作在同個廠場、或工作性質類似的人一起站出來,「而是剛踏入職場不久的青年、以及學生。」(陳子萱攝)

何明修也指出,近年所看到的勞工運動,例如空服員罷工、《勞動基準法》修法,許多參與者都和過去的組成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新浮現的階級政治,裏頭的行動者並非像過去30年前,是工作在同個廠場、或工作性質類似的人一起站出來,而是剛踏入職場不久的青年、以及學生。」而這是企業經營者在勞動意識逐漸提升、公民運動蓬勃的社會裡,應該要去面對、並進而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修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子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