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美元成本僅佔G7成員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0.13%,是成員國每年幫助其他國家的金額1/5。《經濟學人》質問:「如果一個為應對重大國際威脅而成立的組織,無法下定決心為人類做出如此明智的投資,試問它還能做什麼?」
拜登在《華郵》投書中承認,近年來美國在解決全球問題方面的聲譽受到打擊,而中國和俄羅斯等威權國家對西方秩序構成嚴重挑戰。儘管美國一直強調和盟友站在同一戰線對抗獨裁者,但就在拜登上任前夕,歐盟與中國簽署了中歐投資協定(CAI);於此同時,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支持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工程,也令拜登相當尷尬。
《經濟學人》認為,拜登自上任以來,不斷強調「美國回來了」(America is Back!),但一些政策看起來更像是延續川普(Donald Trump)的「美國優先」保護主義,尤其是「購買美國貨」(Buy American)法令,收緊聯邦政府的採購規則,增加聯邦機構購買進口產品的難度、提高本土比例要求。
「世界正在等待美國拿出更多重新參與國際事務的證據,並證明它有能力團結盟友的支持。」《經濟學人》指出,全球各國對美國政府的信任度相當重要,不僅在抗擊疫情層面上,對即將到來的全球氣候變遷防範也是關鍵,但是「4年後,美國似乎更熱衷於對世界刻薄相待,而不是幫助它站起來。」
「提供疫苗是美國恢復形象的理想方法」,《經濟學人》表示,美國及其盟友既已開發多種高效疫苗並在短時間內擴大生產,展示強大技術實力,就應好好利用。《經濟學人》呼籲,疫苗正是全球迫切需要的實質幫助,「不太可能有比這個更好的機會來展示美國領導力,以及民主自由的力量了,確保世界其他地區盡快接種疫苗對美國及其盟友來說也是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