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額報酬率」的產品真的能讓你一夜致富?小心這個陷阱:《多少才夠》書摘(2)

2021-06-30 04:20

? 人氣

而金融商品及服務使用的銷售技巧都一樣。雖然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讓金髮美女斜靠著,但熱銷中的基金及股票往往都和奢華的生活連結在一起,運用「超額報酬率」當廣告訴求,目的就是讓投資者覺得自己快錯過了好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何享受物質主義帶來的富足,而不變成慾望的奴隸?

牢記牛頓投資失利的故事,並從中學到教訓。實際上,過度專注於物質主義或追求財富不會讓人感覺更快樂。非但無法滿足個人的心理需求,還會削弱重要的人生價值。最糟糕的是,物質欲望可能帶來近似一事無成的失落感。物質主義會帶來不快樂,不快樂也會帶來物質主義。如果不想被物質欲望奴役,具體而關鍵的做法就是釐清並且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並在生活中實踐。

購物 衣服 服飾 買衣服(圖/photoAC)
過度專注於物質主義或追求財富不會讓人感覺更快樂。(取自photoAC)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說的是否讓你有種印象,覺得金錢對快樂的幫助有限?甚至覺得金錢讓人不快樂?實情並非這麼單純。不少極具影響力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追求金錢的目的,只是為了購買更多東西或為了跟人比較,金錢將帶來更多的不快樂。但如果原本的金錢僅夠維持基本開銷,增加財源的確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在談錢之前,先與孩子聊聊價值

萊拉和狄倫生長在看起來像是完美的家庭。父母麥特和妮可都是成功的專業人士,所有代表成功生活的物質享受他們都有。住的豪宅值好幾百萬美元,孩子讀的是最好的私立學校,麥特是一位自由的室內設計師,工作時間相當彈性。

麥特和妮可都非常重視教育,他們對一雙兒女的學習成績都有很高的期望,所用的教育方式也是利誘重於處罰,每次有好成績時一定會有禮物,而且承諾禮物會愈來愈好。

這樣的方式曾經一度看起來是有用的。狄倫功課不錯,進了一所不錯的大學念經濟系;而萊拉則是雙主修貿易和法律。不論是當律師或從事銀行業,待遇都非常誘人。只是,大學第1年才念到一半狄倫就輟學了,他想「先看看這個世界」,旅行的花費當然全都由爸爸買單。幾年過去了,狄倫還是漫無目的地四處閒逛,兼差打工也保不住。

女兒萊拉後來決定要轉系到文學院,父母簡直是失望透頂,認為她根本在糟蹋好成績、浪費錢。萊拉畢業後,對追求事業發展的豪情壯志完全消失,事實上,她對任何工作都沒有興趣。她認為,自己的家和父母快速積累的財富是她永遠的依靠。

我們對這樣的故事多少都能感同深受。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懂得正確的理財,也就是清楚認知自己的價值觀,以及金錢與快樂間的關係,的確是做父母的一大挑戰。「富不過三代」這句知名諺語,告誡我們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要讓富裕剝奪下一代成就的機會,也不能低估那些從苦日子中學到的堅毅和其他的良好習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