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則是,在新黨也積極投入社會運動以改變現行法制以後,原本在許多台灣人心中已經重度沾染黨派色彩的司法改革就有了新的燃料,既然所有的主要政治力量在此都到齊了,台灣社會一個新的全面改革時代顯然將要開始。那句在社運陳抗場合中經常出現的「沒有人是局外人」,在新黨也投入改革後就再也不只是訴求口號,而成既成事實。
這樣的情景在台灣民主改革的歷史上並不陌生,在1980年代中葉風起雲湧的各種社會運動中,壓垮蔣家威權統治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正是本來誓死支持蔣家的外省老兵發起返鄉運動。這使得蔣經國與國民黨政府知道老黃曆已經行不通了,必須要以政治改革尋找自己統治新的正當性來源。而今日新黨決心投身司法改革,使國內政治場域各行為者對人權與公共事務共同的關懷,超越了政黨原本不可一日或忘對立分歧的意識形態,這不論對於原先教條化的新黨,或是日益在改革中嚴重撕裂分化不同族群的台灣社會,都將是一次無法取代的自我救贖。
未來新黨有無可能繼續堅持積極轉型,恢復當年創黨時的理想,繼承創黨先賢如高新武的改革遺志,仍舊值得密切觀察。
在司法改革以外,這一次勞基法修法在立法院以原本威權且高度依賴資本家的國民黨,一度成為主要反對修惡的努力行為者主體,在過去一個月的表現也曾頗有令人驚艷之處。未來如何與整個社會各階層有效對話,使得做為第二大黨的中國國民黨成為一支有效運作的制衡當局的力量,也更是該黨的領袖與整個社會都必須深思的。
正如本觀點先前曾多次指出的,一個人家世背景與一個黨過去表現可能是形成社會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行為者自身面對今後具體議題上的表現態度突出與否,才是更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怎麼能夠一面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一面卻蓄意排除某些人躬身入局,加入改革的洪流呢?當台灣現在正處在內外交困的艱危時刻,不是更應該讓更多人投身改革,以盡快走出困局呢?
在具體人民權利的優化與整體社會改革的深化,不論行為者心中把這個國家稱為台灣或中華民國,都不應該也不會有人反對。但願改革的過程中是吸引更多人在不同的區位奮力投入,而盡量減少有人感覺自己被蓄意抹黑打擊。改革路遙迢,寧可一時進,不可一時停,真願社會上無人是局外人,人人都奮力投入,使新的一年我們的國家與社會都變得更好。
*作者為台大國家發展所博士生,律師考試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