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首次出訪目的地,「中國」則成了此行關鍵字。
除了6月16日與俄國領導人普丁(Vladimir Putin)進行5小時閉門會議的重頭戲之外,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13日峰會、14日北大西洋公約(NATO)峰會上,拜登展現「揪團抗中」的實力。尤其是NATO,過去長期關注來自蘇聯集團到之後俄國威脅,這次在公報中首度把中國視為既存的安全挑戰。
G7峰會公報中更首度提到台海問題。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原本德、法、英各國不想用太強烈言辭得罪中國,也不想提台灣問題,最後在美、日遊說下才同意。最後公報中提到三點與中國相關議題:
一、透過集體模式應對中國妨害公平競爭與經濟透明的作為。
二、促請中國尊重新疆人權與香港自由和高度自治。
三、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這也成為G7成立以來首度在峰會公報中關切台灣問題。
北約首度正視中國挑戰
接著隔天14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北約峰會,峰會聯合公報更首度把中國視為系統性挑戰(或譯為系統性競爭,systemic competition)。公報指出,中國表現出的野心與強硬作風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北約相關地區的安全造成挑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呼籲成員國正視中國的崛起,主張制定更強有力的對中策略。
公報列舉了北約面臨中國在軍武擴張、中俄軍事合作、中國在網路、太空、海洋各領域的挑戰。不過,北約把俄國定義成「威脅」,中國還是「競爭」或「挑戰」,而且強調要與中國對話,讓中國在上述領域能做到透明負責。
公報中也提出了《北約2030》計畫,預計明年以1年時間來擬定。上次北約發表戰略計畫是2010年。11年前的版本中,還視俄國為潛在的伙伴,而對中國則是提都不提。
歐美把中國當成系統性競爭對手不是第一次。2019年3月歐盟就用「系統性對手」( systemic rival)一詞形容中國。當時歐盟執委會向歐洲理事會提出《歐洲與中國戰略前瞻》(EU-China Strategic Outlook)報告指出,中國已不再是發展中國家,面對中國對國內企業的補貼、對國外企業的併購等行為,歐盟必須和中國展開平等交涉;此外,面對中國競爭,歐盟各國必須提升戰略性產業競爭力。
歐盟這分報告提出之際,正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出訪歐洲、推銷一帶一路前夕。而義大利有意與中國簽署備忘錄,加強經貿合作、加入一帶一路。果然,習近平出訪義大利收獲豐碩,雙方簽署了29項商業協議,同時也簽署義國加入一帶一路的備忘錄。這個作法當時讓德、法兩國不滿,認為義大利會破壞歐洲團結。也有歐盟官員提議,歐盟要審核中資對義大利的基礎建設投資,若不符合歐盟利益的要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