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選世界已歷經超過一年時間,共同面對疫情,為何世界各國卻無法攜手合作?中研院院士吳玉山今日從美中俄三大世界強權的博弈分析,隨著美中對抗局勢,世界進入冷戰2.0,在安全、經濟、意識形態甚至公衛都全面產生衝突。比如從疫苗施打就可以看出,跟美國關係好的國家,就不會打中、俄疫苗,歐洲、日本、韓國、台灣都是如此。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會晤,龍應台基金會19日舉辦線上思沙龍,邀請中研院士吳玉山解析對於這場會面,將如何牽動美中俄三大強權之間局勢,以及如何影響台灣。
對於美俄如今的關係,吳玉山表示,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到普京上台,如今是所謂普京體制,政治上不再是共黨專政,但也不是西方民主,而是主權民主;經濟上不是統治經濟,也不是西方的資本主義,而是國家資本主義;對外政策上則逐漸從親西方轉為擴張本身實力,並抑制北約的東擴,與對外投射軍事力量,且在過去的軍事改革下,仍是力量僅遜美軍的第二軍事強國。
「美中未因防疫而合作,反而開始互打」
吳玉山說明,俄羅斯在2014年因烏克蘭問題與歐美鬧翻後,就往中國倒,俄中變為準聯盟體系。而中、俄之間,美國之所以將中國當成第一敵人,則是因為中國在2016年時實質GDP(國內生產毛額)已經追上美國,在國際關係理論裡,當霸主跟競爭者實力接近時就會產生衝突,這從川普(Donald Trump)上台一直持續到今天,「大家可以想4、5年前美中是這樣講話的嗎?」
吳玉山指出,在美俄、美中之間的國家也會承受選邊站的壓力,於是國際局勢進入冷戰2.0,全世界逐漸重新進入兩極體系。
對於所謂冷戰2.0,吳玉山進一步解釋,這在安全、經濟、意識形態甚至公衛安全都會全面產生衝突。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本來大家都認為應該能促成各國合作,但被吸納到冷戰2.0的框架下之後,卻沒有讓美中因為防疫而合作,反而開始互打。而從疫苗施打就可以看出,跟美國關係好的國家,就不會打中、俄疫苗,歐洲、日本、韓國、台灣都是如此。
中俄經濟發展為何出現落差?
對於中俄的經濟發展差距,吳玉山則認為,是因為經濟層面的改革不同導致,俄羅斯是較成功的社會主業國家,小企業幾乎都歸併到大企業,所以企業巨大又臃腫,要改革時困難重重,而還有另一個說法,是由於雙方實行共產主義的時間不同。
吳玉山談到,俄羅斯實行共產主義是在1917年,中國是1949年,晚了30多年,所以中國要找回私人企業的精神容易。且中國改革到現在,不管在私人企業、外資合作或國有企業上,都有相當程度競爭力,俄羅斯則大多是依靠能源、軍火產業輸出。
不過吳玉山也質疑,假若俄羅斯採用中國體制,能否達到不同的結果?制度重要,但也跟資源、秉賦的差距有關,尤其中國有14億人口,俄羅斯人口只有1億4000萬,是十倍的差距,這就決定了發展的差距。
「美俄合作卡在民主黨的『川普餘恨』」
對於拜登、普京會面後,未來美俄是否有可能合作?吳玉山表示,中俄開始合作以後,本來夾在間的中亞國家也不必選邊站,但美國可能為了對附中國拉攏次要敵人,而普京也不希望跟中國鎖在一起。
吳玉山說,在中國國力持續增長下,確實會讓美國重新思考,如果跟俄羅斯沒搞那麼僵,中亞國家可能會增加對中國的壓力。不過,不少民主黨人仍認為俄羅斯曾介入美國大選、幫助川普勝選,因此要合作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