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邁向淨零排放,關鍵在於低碳電力。台大風險中心發表《台灣氣候機會與風險》指出,依最新《世界能源轉型展望報告》,全球增溫要控制在1.5℃以內,電力將在2050成為主要能源載體,其中90%電力供給來自再生能源。依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估計,2019年全球再生能源就業人數達1150萬,每投資100萬美元於能源轉型技術,其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是投資於化石燃料的3倍。這也代表,投資再生能源可以創造3倍的就業機會。
(延伸閱讀:淨零賽局3》碳權是門好生意!特斯拉靠減碳轉虧為盈,本業虧損還是賺)
再生能源發展屢卡關 三接外推掛勾能源轉型進程
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過程中,頻引發環保團體、地方人士抗爭;在天然氣發電部分,以桃園觀塘三接案為例,現正面臨珍愛藻礁公投掀起粉紅風暴。行政院於5月3日公布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替代方案,朝向工業港外推455公尺,離岸1.2公里,最快2025年下半年供氣。三接外推替代方案是否成行,牽涉能源轉型進程。
政府對能源轉型規劃以2025年為目標,屆時天然氣占比達50%,燃煤占30%,再生能源占20%。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立法院答詢時坦承,「如果三接案蓋不成,天然氣發電占比在2025年將達不到50%,屆時燃煤發電比例可能增加。」
「針對天然氣發電的角色,台灣必須從長期的眼光來看。」趙家緯指出,依國際能源總署(IEA)對淨零路徑規劃建議,化石燃料發電從現在起必須停止新建,天然氣扮演橋接角色,在2030年達到頂峰之後逐步下降。因此,台灣在思考桃園三接案時,不能只以2025年為目標,而要從2050年淨零目標來看。
趙家緯質疑,政府對能源轉型目標只規劃到2025年。由於一座天然氣接收站可能使用30年,如果三接外推替代方案在2025年下半年完工,接下來的四接、五接、六接的必要性如何,應該有長遠的規畫,例如有些轉為氫能接收站,避免蓋好之後成為蚊子接收站。
淨零排放靠4大減碳支柱 2050年9成綠電能成嗎?
針對台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路徑,由台大風險中心與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等共同完成國內第一個調查指出,台灣若要達到2050淨零排放,有4大減碳支柱。趙家緯說明,首先是提升能源效率,2050年每賺1元所使用的能源是2020年的一半,亦即能源效率倍增;舉例來說,石化產業結構轉型,生產製程減少使用的石化原料,改用較高比例的再生料,可以大幅提升能源效率。
其次,運具電動化。目前台灣道路上非燃油車僅占2.6%,到了2050年,應該大幅提升為82%,亦即道路上每100輛車有82輛是電動車。趙家緯指出,要達到這個目標,依研究團隊推估,台灣最晚必須在2040年禁售燃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