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爆發,全球企業都受到了衝擊。大多數企業都措手不及,因為從來沒有遇過這種全球流行病。每家企業似乎都因為營收下降與現金流問題而咬牙苦撐,同時還要管理受到疫情衝擊的員工。企業可能會發現自己面臨兩難的困境,無法訂定正確的緊急計畫來渡過難關,甚至東山再起。
疫情以及伴隨而來的保持社交距離,迫使企業必須加緊落實數位化的腳步。在全球封城和行動受限的期間,顧客日常活動愈來愈仰賴線上平台。我們認為,這不僅改變了疫情期間的行為,更對疫情結束後的行為影響深遠。
由於顧客被迫在家中待上數個月,因此確實已習慣了新的數位生活方式。他們依靠電商和餐飲外送應用程式來購買日用品。數位銀行與無現金支付的數量大幅上升;他們也透過Zoom和Google Meet等視訊會議平台進行線上會面;孩子在家中透過線上平台學習,父母則在家工作;為了消磨時間,一般大眾更常使用YouTube和Netflix來觀賞串流影片;而有鑑於身體健康變得重要,健身教練或醫生也得進行遠距指導,參見下圖。
企業再也回不去了。以往重度依賴實體互動的產業被迫重新思考策略:餐飲業透過增加外送來彌補內用營收的損失,設法因應這場疫情;部分餐廳改用雲端或幽靈廚房(ghost kitchen),只提供外賣訂單;觀光業改用機器清潔工針對客房和列車進行消毒,班加羅爾(Bangalore)機場就推出了「停車到登機」一條龍的零接觸(contactless)體驗。
由於大眾運輸乘客人數銳減,因此有些交通當局推出了微運輸服務。隨選巴士與接駁車讓乘客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叫車。乘客不僅可以追蹤巴士的位置,還可以追蹤當前的運量。這對於確保實體工具、落實疫調十分管用。
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對線上銷售平台投入大量資金,以服務日益成長的數位互動需求。最重要的是,不同產業的每個品牌都大力加強化數位內容行銷遊戲,設法透過社群媒體吸引顧客。
企業的永續與否一旦取決於數位化,就不能再拖拖拉拉了。這場危機確實暴露了特定顧客族群和產業業者數位化的準備程度,有些是根本缺乏準備。隨著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大幅改變面對面服務的習慣,數位移民與科技落後族群可能會受到最劇烈的衝擊。另一方面,數位原生族群可能在相同情況下就如魚得水。
同理可證,疫情看似對部分產業帶來比較嚴重的困境,但沒有企業能完全不受疫情的影響。需要較直接實際互動又勞力密集的產業,可能會受到比較大的打擊。另一方面,營運高度數位化、組織又精實的產業可能適應較為良好,參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