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音樂產業的經濟研究,可窺見音樂的發展浪潮及其成因。音樂和音樂產業都在與時俱進,新型態的音樂和應用層出不窮,了解一些經濟學原理對我們理解這個產業大有助益。更重要的是,弄懂音樂產業的經濟學能讓你了解經濟力量如何以不同方式影響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乃至整個社會的運作。
就許多層面而言,音樂產業是很適合用來觀察經濟原理的實驗場域。從古董級的留聲機,到現在隨選的串流音樂,科技變革引發的顛覆,通常會首先在音樂產業出現。礦工們常用金絲雀來探測礦坑裡有無危險,音樂產業正是這場變革中的金絲雀。
創造性的破壞在音樂產業經常發生。數位化大幅改變了音樂的製作、宣傳、發行、上市和消費的方式,不管是音樂人、唱片公司、廣播電台、音響業者還是普羅樂迷,都在對不斷變化的經濟誘因做出回應。
從音樂產業的重生,其他同樣面臨高度競爭的企業人士將學到重要的生存與成功之道。透過思考音樂產業的經濟現象,樂迷們與一般大眾也可以學習與了解經濟因素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與商業。
在音樂產業幕後進行採訪的過程中,下列7項經濟學要點如同樂曲中音符不斷在我耳邊回響:
供需原理很重要,情感等其他相關因素也有玄機
與其他經濟領域一樣,供需原理也主宰著音樂產業。例如滾石樂團演唱會的入場券供應有限,而想要親臨現場的樂迷卻多到難以勝數,這會使演唱會門票的價格大幅飆升。
然而,這並非市場全貌,還有一些我稱為「其他相關的因素」也有巨大影響力。比如很多音樂人擔心給樂迷留下唯利是圖的壞印象,所以會刻意壓低演唱會的門票價格,而不是單純取決於供需條件。親民的考量蓋過了一票難求的現實,連帶使得黃牛能夠在二手交易中大發利市。
如果無法正視情感、心理因素、社交關係等其他相關因素在什麼時候會以什麼方式干擾供需之間那隻看不見的手,你就無法真正理解市場與經濟。
規模經濟與不可替代性,是打造超級巨星2大要素
音樂產業是典型由超級巨星主導一切的市場。少數人吸引絕大多數樂迷的目光,並賺走絕大部分的錢。
經濟學家對超級巨星能夠主導特定市場的因素了然於胸,這些市場有2個關鍵特徵。其一,那些頂尖的明星、專業團隊或公司必須能夠在幾乎不用增加額外成本的情況下就可觸及大量的聽眾和消費者,這就是所謂的規模經濟(scale economies);其二,在超級巨星主導一切的市場中,最暢銷的樂曲、套裝服務和周邊商品需具備明顯的不可替代性(non- substitutability)。
對消費者來說,它們沒有替代品。即使把緊追在後的跟隨者提供的音樂、服務和產品加總在一起,也無法打造出可和第1名領先者相提並論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