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繼之前提出友善移民環境主張後,在年終記者會上宣示,2018年將擬訂新的移民政策,致力於解決「缺人才」和「少子化」的問題。此一政策不僅將可「摸蜊仔兼洗褲」,一舉二得,而且做得好的話,還有促進經濟發展和強化國防的功效。
台灣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較高,外籍人士的居留較不具彈性,因此難以吸引國際高端人才。雖說立法院通過了「外國攬才專法」,但在稅賦上的吸引力仍不及鄰近的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而且國際化程度和國內市場也不夠寬廣,先天環境上難以開出具有競爭力的薪資條件。然而,台灣擁有相對低廉的房租與物價水準、鮮有的健保制度,再加上友善的人文環境,凡此種種皆成為吸引外籍人士的亮點。此時,如果政府在移民法規或稅率上再多下點功夫,將可彌補「先天不足」的缺憾。雖不能說台灣自此便可擊敗星港,但至少可以稍解人才荒,並促使外籍人士增加來台發展的意願。
以上所提的外籍人士主要是指「白領」的外籍人士,屬於較高薪資的族群,而針對較低薪資的「藍領」外籍人士(像是一般所謂的外勞或外傭),政府的移民相關政策更該改弦易轍。大舉開放外勞可能造成本國勞工失業,這一點在政治上的阻力較大,但是放寬外傭的雇用條件卻是較為可行的政策,因為外傭與雇主共同居住,從事家務或看護的工作,通常是本國勞工所不願做的。以星港為例,幾近無限制的外傭雇用條件,令這兩地的夫妻都能放心地外出工作,也較有意願多生小孩,結果不僅提高生育率,還可將「技術成分」、「產值」較低的家務交給外傭,釋放出家中較高「技術成分」和「產值」的人力至勞動市場,促進產業的升級和經濟的成長。
蔡政府提出「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即所謂的「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然而,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的「2017年IMD世界人才報告」,分析指出台灣在留才和攬才方面的指標排名偏低,恐怕成為企業未來的隱憂。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不僅要設法留住人才,也要同時鼓勵人才來台,促進經濟和產業發展,才能進一步以高薪和願景來留才和攬才,而這方面的人才政策需要以配套的移民法規才可完善。
完善的移民政策除了可為經濟和產業帶來貢獻之外,還可增強國防的軟實力。雖不好說外籍人士移民到台灣可做為「人質」,降低來自對岸的威脅,但換個角度來思考,大量的在台移民將令更多國家重視台灣的安全,增強與台灣各方面的交流,甚至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
賴揆的移民政策並沒有佔據多少媒體版面,但重要性卻是遠勝檯面上的各項議題,因為只要透過精巧的配套設計,這項政策不僅可以「摸蜊仔兼洗褲」,還將可以用來「洗衣」、「洗身軀」。
*作者為財經作家,作品有《當債券連結國家命運:從債券投資原理看懂全球財經大事件》、《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