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高雄特別「空污」,連跨年都是新污迎舊污,朋友們見面話題三句不離「空污」,「口罩」、「空濾機」、「止咳藥」還成為高雄新三寶。空污熱議讓市民更加認識與體悟空污對生活與健康的危害,也迫使市府提出各種因應方案,以填補空污造成的外部成本,只不過目前為止成效有限。市府能做的還有很多,基本的應由公部門相關事業帶頭減少空污,如電動公車就是具有指標性的減污方案,所需經費則應向中央爭取。高雄常被譏債台高築、錢未花在刀口,若連最基本的電動公車都不做而在他處亂灑錢,恐進一步落實指控。
新閣揆賴清德是南部出身的政治人物,相信對空污危害有切身之痛,因此上月初於行政院會通過了「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正草案」,將環保署手上每年四十億元空污基金釋出更多補助經費給各縣市,以改善汽機車移動污染源及鍋爐排放等空污問題。而高雄擁有全國最多的汽機車,在移動污染源佔高雄污染三分之一情況下,這筆預算理所當然應先補助改善高雄的汽機車移動污染源,其標的就是電動公車。
根據調查,國內各類污染源對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影響,其中移動污染源就占了整體PM2.5總量約30%至37%,且主要來自於汽、柴油車尾氣中的原生性細懸浮微粒及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前驅物。高市目前推動免費大眾運輸政策,目的就是希望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以減少私人載具汙染排放。然而高雄雖百億百億地花大錢在捷運、輕軌等軌道建設上,對公車的關愛程度卻遠遠不足,高雄營運中公車近千台,至今大多還是柴油車,電動車僅寥寥不到30台,比例不到3%,實在有很大改善空間。
在汽機車移動污染源中,機車是私人載具,若要靠政府補助來汰換成電動機車將是天文數字,各種柴油貨車則應由企業及其主管機關應出來面對,剩下的柴油公車就是政府無可逃避的責任。市府如不能帶頭推動電動公車,有何資格鼓勵民眾換電動機車,或要求營利事業單位降低工業各類污染呢?
身為空污大城,市府對各種污染來源都該加以盤點改善,但自己必須身先士卒當表範。電動公車建置經費若以10年達到100%占比為目標,整體費用約需38億,如分年編列金額僅約3.8億,對比捷運、輕軌動輒上百億經費,既便宜又能快速達成道路減污及毒氣排放。因此不管空污基金或前瞻計畫,市府都應積極向中央爭取電動公車建置經費,這才是真正的「作功德」!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