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組織行為學教授巴恩斯(Chris Barnes)專門研究睡眠如何影響勞工,他說人們對工作時間有刻板印象,而為了讓彈性工作時間發揮作用,企業需要做出一些文化變革。
巴恩斯的研究表明,人們往往認為「晨型人」比夜貓子更有效率也更盡責,而如果我們不改變這些預設的想法,勞工將不願意利用那些允許晚點上班的解決方法。
巴恩斯建議「午睡艙」(nap pods)或午睡室也有注於勞工休息,「與其將上班時間的午睡視為閒混,不如將其視為投資。」小睡15分鐘可幫助人們提高創造力、效率、生產力,但人們必須自在接受這種選擇。
Frontline workers at Tallaght Hospital can now take a well-earned break in two 'nap pods' loaned from Maynooth University Library #InThisTogether pic.twitter.com/A0F9xf8BgA
— RTÉ News (@rtenews) April 2, 2020
巴恩斯說,公司主管應該讓下屬看到他們使用這些午睡室,主管應該談論上班時間充分休息非常重要。主管與其在半夜2 時傳送電子郵件並期望立即得到回信,或是與其表揚那些很早就到辦公室或加班到很晚的員工,他們應該重申睡眠優先。
《連線》指出,朝九晚五的工作不代表這適合每個人。2011年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上課的時間越晚,讓青少年多睡幾個小時,學生的成績就越好,出勤率越高,標準化考試成績也越好。
研究人員建議人們弄清楚自己的睡眠類型,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包括讓臥室光線變暗、遠離電子產品螢幕、維持一致的就寢時間,並停止因睡眠差異而批判自己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