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新新聞》充滿本土符碼卻高科技的桃機三航廈

2018-01-03 20:00

? 人氣

羅傑斯為桃機三航站設計出台灣傳統閩南家屋片片「瓦頂」造型的大屋頂,波浪頂再開了無數的小天窗。(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網站提供)

羅傑斯為桃機三航站設計出台灣傳統閩南家屋片片「瓦頂」造型的大屋頂,波浪頂再開了無數的小天窗。(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網站提供)

走進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觀眾將能在一面顯眼的牆上,看到“A place for all people, all ages, all creeds, the rich and the poor.”(這是屬於你和我的地方,不論貧富信仰或老少)當建築師提出「驚世駭俗」提案時,一定搭著普世價值的口號,藉以掩飾自己也「不確定」可行的創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普立茲克獎建築師在台最多作品者

當年三十八歲的英國建築師羅傑斯(Richard Rogers)與義大利的皮亞諾(Renzo Piano)提出「管線外露」極度前衛的巴黎龐畢度中心時,是由口號獲得青睞。而今天八十五歲的羅傑斯設計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是「驚世駭俗」?還是只「你和我」般平常的機場航廈?

一張護照內頁的美工底圖,引爆國人對桃園機場的高度興趣。不幸,一航站「是抄襲自華府杜勒斯機場」,二航站的設計源自中國建築的斗拱,與轉化自北京故宮太和殿意象,也暴露此機場的不堪。那正在如火如荼施工的三航站呢?
首先,羅傑斯是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Pritzker)獎得主之一,和國人熟悉的貝聿銘、安藤忠雄、伊東豊雄、哈蒂(Zaha Hadid)等量齊觀。

龐畢度中心乃其畢生代表作,大膽將原應藏在屋內樓板天花內的金屬樑柱、管線、電梯都外露於牆面,包括綠管線的水管、藍管線的空調、黃則為電線管,加上紅色電扶梯與逃生通道,再用玻璃包覆管線披覆裡的建築物。但落成時,把巴黎人嚇到不想進入,並被罵說把當代藝術館做成「煉油廠」。

然而建築師認為,現代藝術超脫古典的一大特質,就是藝術表達現實人生與生活,他也希望館內提供沒有內柱及設備,阻隔視覺傳達的完整展間,更期許將向來封閉、高不可攀的藝術殿堂變成「時代廣場般的大熔爐」。他說:「龐畢度落成七年內,我只讀過一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讚揚,其他都是惡評!」可如今龐畢度卻與巴黎鐵塔、羅浮宮並列,成為拜訪巴黎必看的三大當代建築。羅傑斯可說是大膽之徒。

其二,他是普立茲克獎建築師在台最多作品者。他在台灣完成過高雄捷運中央公園站,及新近被銀行團查封的高雄慶豐造船公司總部大樓、大安森林公園邊的One Park Taipei高層住宅、士林官邸住宅等作品。

關注公共性設計哲學是「顏色」

普立茲克建築獎稱許羅傑斯:「他讓大家知道建築是最具社會性,或許一個建築師最需要堅持的,就是做一個世界公民的角色。」他的建築關注的是公共性,如中央公園捷運站,他將車站做為綠意的延伸,弧線如斗篷的白屋頂,開孔引入陽光,使捷運地下站體得以採光。輕快的鋼構、陽光灑落的地下站體,甚至獲美國旅遊網BootsnAll評為全球最美十五座地鐵站第四名呢。

羅傑斯說自己最在意的是「自由」,「現代建築的基本精神就是自由,如果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我的設計像爵士樂!」他並喜歡「建築的透明性」。被王儲查爾斯王子(Charles, Prince of Wales)批評為「醜陋」的玻璃,卻是羅傑斯用來解放人與建築的鑰匙。

其三是桃園機場三航站呈現的地域象徵。桃機三航站是羅傑斯兩年前八十二歲時的競圖,在事務所約有兩百位建築師、從死黨變勁敵的Norman Foster團隊眼前搶下來的大案。

他最富盛名的機場設計是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Barajas Airport)第四航廈,其次是倫敦希斯洛機場(Heathrow Airport)的英航專用第五航廈。而他的團隊喜歡在建築上運用不同的色彩,「顏色」就是他們的設計哲學,桃機三航站也是。

設計中,有幾座世界機場看不到的「台灣嚴選專屬」:

一、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到機場,因此幾乎沒有人能看到機場全貌。他們設計了一座花草「梯田」,讓人彷彿置身桃園台地的自然景觀,強調這是讓人感受到從桃機去旅行看到的全貌。這種景象是世界航站少有的,他們要在台灣機場實驗這個模擬的自然環境。

二、由於限高因素,幾乎世界大型機埸都是細長的水平線條式建築體,面積龐大卻也多數從不讓旅人見到屋頂。羅傑斯卻為桃機做個被聯想有台灣傳統閩南家屋片片「瓦頂」造型的大屋頂,波浪頂再開了無數的小天窗。

再者,他們稱偌大的屋頂,代表國人出入國境所認知的「家」,旅人來到這裡如同回家般的自在。而兩根一束的支柱,發想自長得像台灣廟埕、廣場常見的「榕樹」。

最被注目的是屋頂下布滿的十三萬顆小花瓣(petals)反光體。其波浪體驗是模擬自桃園台地的天際線。此金屬花瓣的LED燈透過電腦大運算,使花瓣依節慶或活動展現不同的顏色風貌,同時兼具著吸音與調整照明的功能。

羅傑斯似乎結合了希斯洛機場的單翼頂,及巴拉哈斯機場的開放式空間、波浪狀屋頂,進化成二.○,應用數千盞發光體懸於天花之下,高低不等的落差感,創造出在室內卻能感受到「位移狀」的空間感。

大量引入台灣的光纖及LED

這種與旅人參與且互動的內柔性可塑流動天花板,將用以頌讚其下不斷變換的室內空間。這似乎是羅傑斯專為台灣提案,而大量引入台灣自豪的光纖及LED燈產業等電子聲光科技。

這樣的交通門戶設計的確是令人大吃一驚,這真的是一位八十來歲的成熟建築師所提出的構想嗎?

符碼本土卻高度科技化的機場設計,這的確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民粹」。我是真的盼望桃機三航廈趕快開場,雖然預定二○二一年才要落成。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