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禁止進口「洋垃圾」 香港面臨「垃圾圍城」危機

2018-01-06 14:00

? 人氣

「垃圾圍城」?香港求變應對中國大陸洋垃圾禁令。(BBC中文網)

「垃圾圍城」?香港求變應對中國大陸洋垃圾禁令。(BBC中文網)

中國去年7月宣佈2017年底禁止進口24種廢棄物,全球各地包括香港,正面對「垃圾圍城」的威脅,不能夠隨意把沒經處理的廢棄物出口到中國。

香港曾經是多國廢棄物運入中國大陸的中繼站,以前「左手來、右手去」的方式,把回收廢棄物運往中國大陸賺錢。根據香港環境保護署數字,2016年香港回收的191萬噸都市固體廢物中,高達97%出口到香港以外的地方,才加工循環再造。

隨著中國大陸打擊「洋垃圾」,香港回收商都要尋求改革,回收商及環保倡議者告訴BBC中文網,由於香港政府支援配套不足,以及中國大陸可能會繼續加大打擊洋廢棄物力度,行業改革充滿風險。

改革出路1:把廢棄物變產品

其中一個改革出路,是自行處理廢棄物,把回收廢棄物製作成更具價值的成品,例如回收業內的「拉粒機」,可以把廢膠製成「膠粒」,以貨品形式出售包括中國中國大陸在內全球各個地方。

在元朗設有回收工地的瀚康集團董事長林少華對BBC中文說,因應禁令,公司投資了5000萬港元添加新機器、場地、壓縮車,以把廢棄物「產品化」。瀚康集團母公司在深圳,近年在香港經營再生資源業務。

有別於過往香港回收商只是把回收廢棄物壓縮便運走的營運模式,這些機器可以把不同的塑膠分類,也可因應各類型塑膠相應地製作出不同的成品,例如再生膠粒或是工業用打包帶,據稱每日可處理100至200噸廢棄物。「回收行業正面對行業轉型的時候。」林少華說。

不過他認為,人力、運輸經營成本持續上升,而產品價格以及銷售渠道前境未明朗下,對整個行業來說,這項投資充滿風險。「不是說每個企業都適應得到、應付得到,」林少華說:「(如果)有負面的情況,會導致企業倒閉和有難以彌補的損失。」

林少華說,現在除了把產品做到符合中國中國大陸政府的進口要求,亦要符合歐盟、東南亞等地區的規定,這樣才可以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bottle waste
環保團體稱,香港如果不做好回收工作,有機會變成「塑膠圍城」。

改革出路2:開拓東南亞市場

香港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對BBC中文說,中國大陸在去年7 月宣佈有關政策,對許多回收商來說,沒有充足時間添置新機器轉型。

短期內,一些回收商嘗試在東南亞國家尋找買家,但由於全球的回收商都在尋找相應買家,東南亞國家市場並不夠大,去容納中國不再收的洋廢棄物。

劉祉鋒說,運輸成本也是香港回收商的考慮因素,一噸廢棄物運往中國大陸只需60多港元,但運到東南亞國家,成本就增至300多元,利潤會明顯減少。

劉祉鋒認為長遠來說,香港回收業還是要轉型,不單是收集廢棄物,而是要製成可出售的產品。不過,一部可以把廢棄物製成成品的機器售價以百萬計,對中小企來說是十分昂貴。

香港環保署轄下回收基金早前宣佈了兩項資助計劃,預留7000萬元協助回收業購買拉粒機和壓縮車,但劉祉鋒說,如果企業想從政府申請資助,將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在租借土地上一定要使用工業用地、並要向政府上報整個計劃的詳情,令不少回收商卻步。

選擇性回收將令業界失商機?

香港環保署為配合中國大陸收緊廢物入口政策,表明只集中回收「三紙兩膠」。「三紙」即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佔香港回收紙品75%;「兩膠」則是飲品及個人護理用品的廢膠樽,不過「兩膠」只佔回收廢塑料中的一成多。

劉祉鋒稱,「三紙兩膠」這種選擇性回收,是政策的「倒退」,意味著餘下的八成多可回收塑膠將全部落入堆填區。他批評香港政府「一味只跟中國,不會自己思考」。

政府解釋,是擔心「三紙兩膠」混合了其他廢棄物,難以分類而被迫棄置。劉祉鋒則反駁,目前其中一個令廢棄物被棄置的原因是市民沒有把分類廢棄物洗好,質疑政府的說法站不住腳。

recyclers
人手分類塑膠成本甚高。

除了廢棄物多了,香港回收商也無法收集這些有用廢棄物,自行循環再造。「這些廢膠並不是不能回收,只要加幾個工序,東南亞都可以照出口,不要把回收業本來可以賺到的錢限制了。」劉祉鋒說,這是數以十億計的潛在商機。

他說,目前非政府組織牽頭的前線回收中,仍然收到市民自發給予的各類塑膠,但礙於政府政策,這些受政府資助的機構或要配合政府政策,不能夠接收「兩膠」以外的塑料。

香港回收一直陷「昏迷」狀態?

香港廢塑料協會副會長黃穎灝表示,香港回收商一直不能夠在本地收集足夠廢塑料,回收工作十分落後。「如果英國政府在回收問題上是沉睡的話,那麼香港就是昏迷狀態。」他說。

根據香港環保署資料,2016年棄置堆填區的塑料全年超過77萬噸;回收的則只有12.5萬噸。環保團體稱這個回收比例遠低於大部分先進國家,在「三紙兩膠」推行下,廢塑料回收比例可能會每況愈下。

黃穎灝說,回收塑膠的質量、以及如何分類也是問題所在。他說,香港在2013年中國大陸打擊非法劣質廢棄物入口(又稱綠籬行動)後,早已令很多收集廢塑料的私人公司倒閉,目前是由非政府組織主力回收廢塑料。

然而,這些組織以至多家回收商,也沒有配備機器去把不同類型的塑膠分類,依靠人手分類的話,成本十分高昂,結果回收公司只有從海外入口一些已分類的廢棄物,再進行加工製成產品出口。黃穎灝說,香港人工、地價高昂,單靠回收業界自行轉型商業模式運作,成功的機會不大。

黃穎灝和劉祉鋒都認為,目前在香港,把廢棄物放到堆填區,比把廢棄物分類回收處理更為方便和便宜,認為除了源頭減廢,亦應該對廢棄物採取「生產者責任制」,就廢棄物收取費用。

香港政府計劃在2019下半年落實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要求住戶要付費購買指定廢棄物袋棄置廢物,而工商界則按廢物重量徵費。這個計劃沒有要求市民就廢棄物進行分類回收。

但政策引來基層組織、清潔工人團體、商界抨擊,有意見認為,政策在執行上存在問題,最終可能導致市民為逃避付費而在街上丟棄大量廢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