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沒這家台商 露華濃會斷貨兩個月

2014-02-14 11:33

? 人氣

太和集團總經理郭靖凱 (攝影者.賴建宏)

太和集團總經理郭靖凱 (攝影者.賴建宏)

一開年,國際化妝品品牌大廠露華濃(Revlon)、歐萊雅(L'Oréal)旗下卡尼爾陸續退出中國市場,為這兩家代工的彩妝製造商太和集團本應擔憂不已,沒想到總經理郭靖凱卻一點也不擔心。因為這家亞太彩妝製造業龍頭,早於兩年前,將代工重心,從國際品牌轉移至中國本土品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十年前,郭靖凱看到中國低價代工優勢,把位在高雄大發工業區的工廠,全數搬遷到中國上海,當時的產能規模僅次於義大利的瑩特麗(Intercos)。二○○九年,太和集團在上海松江擴充二廠,擁有露凡西與麗鑫生技兩家化妝品公司,不僅成了台商產能規模最大,還小贏瑩特麗,成為亞太彩妝製造業龍頭。

太和集團每年生產出來的睫毛膏、口紅、唇油、眼影、粉餅、腮紅等彩妝產品,供露華濃、歐萊雅、雅芳(Avon)、博姿(Boots)等大品牌銷售。少了太和集團,露華濃「粉」系列產品,會斷貨兩個月,博姿一年耶誕節的營收,可能會少了一半。

敢變革!
燒近半股本研發不脫妝產品

想要成為國際化妝品品牌大廠的代工廠,或許不難,但要讓國際大廠「倚賴」,還要牢牢的「黏」住,不是件容易的事。敢與捨,是太和集團「黏」住客戶的兩大絕招。

為了控制產品的質量,太和集團比同業敢砸錢,以一二.五%的股本,約新台幣三千萬元建立七間實驗室,取得中國化妝品製造業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唯二認證書的其中一張。

他們還以新台幣近億元請來雅詩蘭黛(Estee Lauder)前研發主管、曾是法國化妝品協會的主席當研發顧問,以符合國際化妝品大廠的需要,光顧問費約占年營收一%。有同業笑他傻,「沒有他,我們得不到想要的品質,魚與熊掌要有取捨,」郭靖凱說。

太和集團一路走來,歷經過兩次轉捩點,才能躍居龍頭。第一次是在二○○○年,第二次是在二○○六年,將每一次的捨,轉換成下一次的得。

二○○○年時,它決定擺脫利潤較低的彩妝禮品市場,放棄傑西潘尼(JCPenney)、沃爾瑪( Wal-Mart)等知名客戶,改走國際化妝品大廠代工路線,營收一度掉了近兩成。二○○六年,大膽引進烤粉技術,才讓他們的代工技術被歐美、日韓的大廠看見,甚至成為共同研發的夥伴。

烤粉技術為什麼重要?化妝的人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只要天熱或是氣候乾燥,臉上的妝很容易糊掉,或是不容易上妝。烤粉最大的作用,就是讓「粉」類的產品,可以服貼在臉上,不易脫妝,還有薄透感。而該技術的難度,在於生產過程中,水、油比例的掌握,「油跟水比例沒算好,會出現分層或分離的現象,做出來的產品不能賣,」必延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吳勝豐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