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吳敦義的「等待」

2018-01-08 07:00

? 人氣

大家都應該聽過坊間的這個笑話,三個民進黨人在一起,一定會罵國民黨,但是三個國民黨人在,還是罵國民黨。而且,罵的更兇。這個政黨,在這方面有長期的傳統。從1920年代開始,從廣州鬥到武漢,從武漢鬥到南京,再鬥到重慶又回鬥到南京。最後,整個大陸都鬥沒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武裝戰爭、群眾運動、民主政治,奉行都是加法原則,想辦法增加實力和支持者,才能贏得勝利,但是國民黨人,卻時常反其道而行。因為黨內的鬥爭,比與黨外競爭更容易取得權勢,而且風險較低,不會受到兇狠的民進黨人強力反擊和報復。像是某個從藍營分裂出來的政黨,本來人才濟濟,鬥到最後只剩下幾個孤殘的老人。

20180102-中華泛藍聯盟上午舉辦新舊總召交接,包括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左二)、國民黨前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左)、卸任總召鄭龍水(中)、新任總召林忠山(右二)等人出席。(蘇仲泓攝)
20180102-中華泛藍聯盟上午舉辦新舊總召交接,包括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左二)、國民黨前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左)、卸任總召鄭龍水(中)、新任總召林忠山(右二)等人出席。(蘇仲泓攝)

更常看到一些藍營的公開場合,激進意識形態者,質疑或指責一些黨內高層對藍營的忠誠度,而其他高層竟然不作勸阻、化解,反而心中竊喜,謀算當中的得利。這樣下來,自然朋友越來越少,敵人越來越多。像邱毅或羅智強那樣,炮口始終向外,前者還因此官司纏身者,在藍營裡面已經變得稀有和快絕種了。除了不能與時俱進外,內耗其實是國民黨這30年來,一圈一圈「瘦身」,最後從多數變少數的主因之一。

1925年底,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在國民黨革命軍一份刊物上,發表了有關階級分析的文章。毛把當時的中國社會分為5個階級:大資產階級(買辦階級)、中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半無產階級、無產階級。然後,小資產階、半無產階級、無產階級,以及中產階級左翼是「我們的朋友」;大資產階級,以及中產階級的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

從這個分析中,得出了驚人的結論,在當時中國4億人口中,大資產階級加上中產階級只有5百萬人,而其他的階級則有3億9千5百萬人。革命的勝利,自然屬於朋友占多數的那一方。國民黨的領袖蔣介石,不僅不能領會這篇分析裡的奧秘,而且在一年多後1927年,出於路線鬥爭,把共產黨從「革命隊伍」中徹底清理出去。也埋下1949失去大陸的遠因。

民進黨之所以能夠再次輪替,打敗國民黨,就是善於運用找敵人、交朋友戰略。把國民黨型塑成「外來、流亡、殖民」的少數政黨,而且曾經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然後團結所以本土力量,包括勞工、農民、社運、學生、知識分子等絕大多數,共襄「打倒、消滅國民黨」之盛舉。

泛藍陣營分成7、8種力量,淺藍罵急統「媚共」、「投敵」,深藍批本土或維持現狀派「獨臺」、「華獨」,連吳敦義自己都被比喻是「李登輝第二」。吳敦義除了善於「等待」外,要盡最大的努力,扭轉國民黨內和泛藍陣營的內鬥、互鬥惡習。引導泛藍支持者,學習把朋友最大化,敵人最小化。

之前有民眾要求吳敦義對統一表態,他「跳」過去了。「急統」支持者認為,國民黨衰敗,是因為「統一」的旗幟不夠鮮明。兩岸牌曾經是國民黨的優勢,但已經被民進黨用「親中」和「賣台」徹底標籤化,能守住「一中各表」已實屬不易,奢談統一簡直政治「自殺」。但是,國民黨如果能把「不反對統一」者當成朋友,「不支持台獨」者都當成潛在盟友,剩下的「敵人」就是極少數。

朋友變多、敵人變少,國民黨的翻轉,吳主席攻取大位的決勝之路,就憑靠最後的運氣和機遇了。

*作者韋安為專欄作家,李肇南為新北市議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