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管爺」以後主要任務為何?

2018-01-09 06:30

? 人氣

作者認為,校長最重要任務是募款,但管中閔是否願意低聲下氣向校友或企業募款,很值得懷疑。(資料照,陳明仁攝)

作者認為,校長最重要任務是募款,但管中閔是否願意低聲下氣向校友或企業募款,很值得懷疑。(資料照,陳明仁攝)

此次「管爺」當選台大校長,一般認為與其在勞基法上偏資方色彩不無關係,因為此次據說有3票企業界選票投給他,台大校長怎麼由外界人士參一腳?本來他在最不被推薦人選上排名第2,可見許多台大人認為他在政務官任內表現不佳,形象可議,為何卻能敗部復活?

歷來國內許多國立大學校長,通常不甘寂寞,不想讓人以為他只會當官,沒有做學術研究的能力,所以常身兼好幾項大型研究計畫,掌握龐大經費,其實實際執行研究計畫的人都是其底下門生,甚至是研究生,有如業界工程的「層層發包」,校長自己頂多提供實驗材料或建議而已,因此一旦學術論文完成,校長可以掛名當「門神」,既可累積學術研究「業績」,名與利也跟著來。

歷來當官的,可說官越大,著作越多。前一任下台的教育部長以及即將卸任的台大校長都是如此。因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培養一批人(稱為學閥),每人寫一篇然後互相掛名,一年下來可量產10多篇甚至30篇。上次偽造審查的屏東大學教授(前一任下台的教育部長的指導學生)就用這個方法在一兩禮拜內可產出一篇論文,震驚世界。可是這些論文都是垃圾論文,對學術不但沒貢獻反而有害,因偽造數據的結果,變成以訛傳訛,有如電腦「病毒」。

學術界升等或獎勵,若改看單一作者的著作,誰有實力,誰是真人才,就可見真章。可惜目前台灣各國立大學校長與教授大都掛名居多,以示自己指導有功,包括「管爺」許多論文也是如此。真正有實力的作者,論文通常自己獨力完成,至少掛名前面,如20世紀的相對論發明人愛因斯坦,量子論發明人普郎克與波爾、量子力學發明人薛丁格與海森堡等人。

希望「管爺」當上台大校長後,致力於行政,尤其是募款,不要再像前幾任校長一樣,搞行政,也搞學術,到處掛名當「門神」,表示自己官大學問也大。應效法歐美許多大學校長向校友或企業募款,不要只會坐在辦公室喝咖啡搞行政而已,也不是身兼數項大型學術研究計畫的主持人,畢竟台大經費越來越少、遠比不上亞洲其他各國是事實,不應指望政府撥款支助,畢竟大學這麼多,軍公教退撫金每年又吃掉一半以上稅收。

總之,校長最重要任務是募款,但以「管爺」以往身段看,是否願意低聲下氣向校友或企業募款,很值得懷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