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分析大體不錯。問題在於誰是哪一類的反對派,完全是由執政當局委派的組織認定,當事人沒有辯駁餘地,而且官方擁有生殺大權,認定之後逕予處置,直接判處其命運,完全沒有選民置喙的餘地。
在新的選舉制度、資格審查機制和《港區國安法》3把大刀伺候之下,不僅「非忠誠反對派」沒有任何參與機會,即使是「半忠誠反對派」也沒有入場資格,至於「忠誠反對派」,那就全看有沒有扮演民主的櫥窗角色作用,過猶不及都不成,必須恰到好處才有生存空間。
香港人普遍存在反共或反中情緒
在北京和港府看來,「非忠誠反對派」人數原來很少,而「忠誠反對派」其實也十分罕見,絕大部分的香港反對派人士實質上可歸類為「半忠誠反對派」,他們一方面要贏得職務和議席,另一方面則藉機指控現行政治體制不公,並且提出改變現有政治體制的要求。
由於香港人普遍存在反共或反中情緒,對政府施政頗多怨懟,對於經濟社會現狀普遍不滿,心懷民主願景,所以「半忠誠反對派」紛紛迎合主流民意。這在執政當局看來,就是滑向「非忠誠反對派」,無法再容忍,因此從多方面予以封殺。如此一來,反對派就只剩下區區可數的「忠誠反對派」,只有這幫人還有立足空間,而且站立在不穩的地基上,哪裡還有民主可言?
別矣,香港民主!別矣,香港政治層面的一國兩制!別矣,香港一國兩制對台灣的示範作用!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