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問到北京是否會在2027年解放軍建軍百年時對台動武時,林碧瑩認為,2027年與2035年和2049年一樣,都是北京為解放軍制定的能力提升與現代化的目標年份,2027年的目標未必比2035年或2049年更特別。
她指出,習近平看待台灣問題時,應該不僅會考慮解放軍是否有能力統一台灣,而且還會有更大的政治和戰略盤算,即考慮統一台灣與中國領導人諸多不同的重大目標是否契合。不過,她又說,解放軍的能力在提升,其它相關各方的能力也在提升,但是,尚不清楚中國是否一定能夠在2027年或2035年贏得兩岸衝突。
武統會讓地緣衝突和戰爭升級無法預測,中國全球形象受損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外交政策項目主席何瑞恩( Ryan Hass)也認為,北京不會為了實現統一台灣的單一目標而置其他目標不顧。
他說:「如果北京明天在未受挑釁下對台灣發動攻擊,它將需要做好準備,以所有其它國家要務作為抵押,來實現這個單一目標。如果北京在未受挑釁的情況下發動襲擊,美國軍隊一定會介入。這樣一來,地緣衝突和戰爭升級無法預測。這會讓中國的全球形象嚴重受損,促使區域國家做出選擇,也會讓資本流出中國,從而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
3月9日,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出席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說,中國正在加速實現到2050年取代美國和美國在國際秩序領導地位的野心。他擔心,這個時間會提前到來,而台灣首當其衝,共軍侵犯台灣的威脅可能在未來6年,也就是2027年,中共建軍百年時出現。戴維森認為,習近平可能暗示共軍以武統台灣來作為建軍百年的獻禮。
接替戴維森出任印太司令部司令的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後來在提名聽證會上認為中共攻台的時間可能更快。
北京不願意因台灣而與美國軍事對峙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學院外交事務院教授薩特(Robert Sutter)7月21日在台灣全球研究中心舉行的「中共百年之後的台灣政策」研討會上說,就算是台海兩岸的軍力平衡隨著解放軍軍力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他不認為台灣面臨迫在眉睫的危險,因為從美中關係來說,美中關係的動態發展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
他說:「第一,中國仍然不願意在軍事上對抗美國。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這一點,從他們以往的經歷也可以看出。川普政府任期結束,這是一個一直在挑釁他們(北京)的政府。他們當時做了什麼,非常非常少。避免與美國軍方發生對峙,他們有充分的理由不會這樣做。眾所周知,這(與美國對峙)將對中國內部的挑戰產生重大影響。北京與美國在經濟上有著很強的相互依存關係。在技術革新方面,他們依然很脆弱,這些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