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中國某些外交政策顧問也警告說,擴張經濟可能招來反彈,緬甸和斯里蘭卡的事證就在眼前。中資企業有許多是國有企業,它們罵名在外,不太介意當地的敏感事項,不論指的是引進中國工人,或是破壞環境。中資企業樂於與地方菁英或非經民選產生的官員交往,但十分不擅長與公民社會打交道。當偏袒中資企業的夥伴當權時,這種做法可能行得通,可是威權政府往往撐不住就崩潰。政治風向丕變已經推倒許多海外大型投資,日後這種情形還會不斷發生。
中國將拚命說服多數亞洲國家,的確用意良善。根據皮優研究調查全球態度的結果,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和印尼對中國印象良好;在菲律賓和印度則喜憎互見;而越南和日本就一面倒負評沉重。
三、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有許多鄉野裨史,因歷史記憶或蘇聯多年反中宣傳作祟,害怕中國「入侵」的心理仍很普遍。雖然這些國家樂於接受中國的投資,這種恐懼感仍會孕育怨恨。
現實狀況是,未來幾十年,中國勢力在亞洲各地的能見度將愈來愈強大。在中資企業擴張進入新市場,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遷居國外找工作之下,北京將發現自己無可避免地被牽扯進外國政治的渾水。二○一一年春天這個跡象首度浮現,不是在亞洲,而是在遙遠的北非。利比亞陷入動亂,中國出動飛機、船隻、巴士和卡車,撤出三萬五千多名中國工人。中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投票支持對虐待人民的格達費(Muammar Gaddafi)施加制裁,也同意第二項決議,此一決議最後導致北約組織帶頭,促成利比亞政權更動。
四、北京不尋常地介入外國內亂反映出一個冷酷的現實:七十五家中資企業在利比亞總共投資約一百八十八億美元,而中國必須保護僑民和資產。推翻另一個國家的專制領袖,是中國本身專制領導人不敢掉以輕心的大事,原因不用說,大家都清楚;但是利比亞發生的狀況讓他們別無選擇。我們不難設想,亞洲若發生類似危機需要中國採取類似的干預行動。中國更加強悍,不只是尋求恢復民族榮光之際意識型態產生變化。這是在商務及戰略擴張之下必然的結果。估計中國已有五百萬國民僑居海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展,對中國國家機關的要求將會上升。中國已經承諾大舉投資巴基斯坦,將是中國僑民最大的安全風險。薛尼(David Sydney)曾任美國主管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亞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為中國政府處理本地區的策略借箸代籌、提供建議。他警告說:「中國公民遭到殺害,還會有更多人喪生。」
五、伊斯蘭馬巴德已在訓練一支特種安全部隊,組織數千名警衛保護在「中巴經濟走廊」這個連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最大項目工作的中國國民。但是北京深怕不安全會溢散越過邊境,進入自己動盪不安的新疆。在巴基斯坦,就和鄰國阿富汗一樣,中國已經發現經濟問題和安全問題無法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