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為了抗衡中國!西方政府重返產業補貼老路

2021-08-02 09:27

? 人氣

智庫機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Scott Kennedy說:「如果美國試圖在政府支出方面達到與中國旗鼓相當的水平,那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他說:「這麼多錢投入了無底洞,導致過度投資、利潤降低、創新放緩、債務增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實行市場經濟的民主國家中,產業政策曾經也是司空見慣。西歐國家政府曾持有眾多公司的控股權。日本通商產業省曾幾乎影響了每一項重大產業決策。

近幾十年來,這些國家的政府逐漸收手。歐洲國家政府將國有企業私有化,歐盟委員會還對政府援助進行了嚴格限制。在20世紀90年代,面對監管放鬆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通商產業省的影響力縮小。1994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政府保護國家龍頭企業的難度增大。

不過,中國政府從未退後。即使在1979年推出改革開放並在1992年加快步伐後,政府仍然通過對企業的所有權和對信貸、政府採購、稅收優惠、土地和外國投資的控制來引導經濟發展。自2006年以來,執政的共產黨將在技術上趕超西方作為優先事項。

這項努力以前被稱為「中國製造2025」,去年被重新命名為「雙循環」。習近平在一次講話中說,目標是消除中國對其他國家的依賴,而讓其他國家更加依賴中國。他稱,然後中國可以形成對外方人為斷供的威懾能力。

中國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回應川普政府禁止美國公司對中國公司提供關鍵技術的做法,比如針對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的禁令。中國採取同樣做法的前景已令一些懷疑論者解除他們對產業政策的保留看法;鑑於許多國家在疫情期間限制醫療用品的出口,中國採取此類做法已變得更加緊迫。

與Warner共同發起半導體立法的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籍參議員John Cornyn說:「我們制定的產業政策,與像我這樣具有自由市場和保守背景的人通常會接受的東西完全不同。驅動我們前進的力量是中國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供應鏈安全。」

與過去相比,目前的產業支持努力的範圍較窄。日本官員稱,政府干預應該屬於例外情形,重點放在那些對其他部門至關重要的「咽喉」部門。經濟產業省(前身為通商產業省)6月份的一份文件將半導體描述為「產業之腦」,與能源和食品一樣重要,值得作為例外情形。經濟產業省呼籲,美國和中國在技術主權方面對抗之際,日本應確保戰略不可或缺性和自主性」。

歐盟2014年時表示,「具有歐洲共同利益的重要項目」可以例外,此類項目廣泛共享好處,不會扭曲競爭。歐洲電池聯盟(European Battery Alliance)正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個擁有600多個成員的公私聯盟,致力於為電動汽車和電網開發電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