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綠能未必真減碳,節電才能救地球!」

2021-08-07 06:00

? 人氣

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排放統計」(2020/11/12)所示,2017年台灣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CO2)占95.36%,甲烷(CH4)占1.85%(※主要來自人類及動物之排泄物所產生的沼氣)及其他5種微量的氣體(2.79%),而此些溫室氣體,主要來自能源燃料燃燒(90.22%)和工業製程(5.09%),也就是石化燃料(煤及石油等)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地球溫室效應/氣候變遷惡化的元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太陽能晶片製造屬於能源密集型產業,目前全球供應鏈極度依賴中國新疆。(Macau Photo Agency@Unsplash)
碳補償的辦法,讓人懷疑是否真能達到減碳的目的。圖為太陽能光電板。(資料照,Macau Photo Agency@Unsplash)

對於企業或工廠而言,「碳中和」是一種「碳排放」與「碳固定」相互抵銷的機制,再生能源(綠能)可減少碳排放量,而種植樹木則可固碳(吸收二氧化碳),兩者與火力發電的碳排量相互抵銷時,即是學者專家所稱的「淨零碳排」。

「樹木可以固碳」是基於樹木在白天會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的概念;專家為何不談「樹木在晚上也會吐出二氧化碳,進行「氧氣作用」?這一吸一吐之間的二氧化碳怎麼算?

「碳中和/碳補償」已成為全球性「合法詐欺」的交易行為,就是透過「碳權交易」方式,付錢給其他(落後)國家,或者有能力生產「再生能源」電能的國家/企業,以換取自己的碳排放權,即可在自己日漸增加碳排量的情況下,仍然可達到「似是而非」的減碳目標。但是,此作法並未真正減少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反而使有錢的企業/國家,肆無忌憚地增加實質的碳排放量。

應從「節約能源、減少浪費」做起

想解決「極端氣候/氣候變遷」之地球危機,應從「節約能源、減少浪費」做起,可惜,為了生活上的舒適,用電量持續增加(※例如蘇貞昌院長的「中小學班班有冷氣政策」,要在2022年2月前,約10.3萬間教室全面裝妥冷氣(2台/間,耗電2.5kW/台),瞬間電力需量高達51.5萬kW(即515MW),「浪費、奢侈」已成為減碳排的大漏洞,唯有「用量減半」,才能真正減碳排,例如,單、雙日,單、雙號汽車輪流開(※但是有錢人會有單、雙號兩輛車)。

或許,貧窮落後國家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減碳愛地球」吧?富裕的已開發國家,不應吃貧窮國家的豆腐,憑著「老子有錢、購買碳權」的作風,來自詡自己已達到「碳中和/淨零碳排」的目標。

碳中和「並不等於」減碳排,只是轉嫁碳排方式而已,與其認同「碳中和」的成果,不如相信「劈腿中和」的功能,「碳中和/碳補償」如果真正有實質效益的話,那麼,被死當的大學生只要付錢給資優生,不就可以及格、畢業了嗎?

冷氣 變頻冷氣(圖/取自pakutaso)
冷氣是高耗能電器。(資料照,取自pakutaso)

此外,綠能設備的製造、維修、運輸及儲存的成本高,發電量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更是大問題。因為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已成為一大新興產業,「綠能」魅力無法擋,業者及政府對於「綠能」的缺點多避重就輕,這些設備的使用壽命約20年,其報廢處理的「碳排放」足跡,多未列入「碳中和」的考量之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