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人士指出,基本上張志軍的表現比以前涉台部門的官員要好,他沒有大陣仗的政商宴會,二零零八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首度來台,在圓山、國賓、麗晶等大飯店宴客,都造成包圍事件,顯然張已記取以前和基層脫節的教訓,而且他的身段確實柔軟,表達尊重台灣民眾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似乎是為「台灣前途由十三億中國人民決定」引起的反彈而發。
張志軍直接穿透台灣,廣泛接觸台灣「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產階級、中低收入戶,和青年),這應是五月間「宋習會」中,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所提出的建議,習近平也首度回應兩岸青年應多交流。但唯一安排的一場義守大學座談只有二十位大學生,包括十三位台灣學生和七位大陸學生,只有二十分鐘。
張志軍極力塑造親民形象,幫大陸做了最有力的宣傳,但警方重重保護,其實也阻隔了他跟台灣的距離。為了保護他的人身安全,警方在很多地方都架設蛇籠,以防抗議人士各種突發舉動,但百密一疏,一旦沒有蛇籠等阻絕,就讓有心人有機可乘。
二十七日晚間,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高雄西子灣沙灘會館茶敘,抗議民眾早就嚴陣以待,不但灑冥紙,大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張志軍滾回去」,還對張志軍的座車潑漆,雖然在隨扈層層保護下,張志軍無恙,但隨扈被潑得滿身白漆,引爆此行最嚴重的抗議行動。這場衝突讓身為東道主的高雄市長陳菊顏面無光,她說,這不是台灣人的待客之道。
台獨黨綱不再是障礙
在與學者閉門座談時,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問:「民共交流如何開始?凍結台獨黨綱算不算?」張志軍回應:「我們不只看綱領,也看政策以及實際行動。」這個說法比過去有彈性,可能會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大感振奮,之前是以「放棄」台獨黨綱作為民共交流前提,民共對話已露曙光。
張志軍來台時機相當敏感,台灣立法院正召開臨時會,若稍一不慎,可能捲入政治風暴中,因此,張避免發表敏感談話,不讓在野黨有機會作文章。
訪台首日張即對台釋善意,包括對台灣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首度鬆口同意啟動研究。兩岸也對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人道探視功能取得明確共識,二月間王郁琦到大陸協商雙方為此形成膠著。
太陽花學運對服貿協議的杯葛,迫使原定的生效時程確定延後,台灣總統馬英九相當憂心,唯恐後續的貨品貿易協議受到延宕,所幸張志軍做出正面回應,將盡速安排溝通,讓台灣方面大大鬆了一口氣。
但大陸方面並不是有求必應。眾所矚目的「馬習會」依舊沒有進展,馬英九堅持北京APEC是最佳場合,大陸則堅持只要不在國際場合,一切好談,雙方都寸土不讓。王郁琦在二十七日晚間的「王張茶敘」後,拋出兩岸都已清楚對方有關「馬習會」的立場,認為有些事情就在「一念之間」;張志軍隨後接受媒體提問時意有所指地說﹕「那要看是誰的一念之間。」兩岸還要一番角力。
馬英九日前接受《福布斯雜誌》亞洲版的專訪,對於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表示台灣前途應由中國十三億人民共同決定的發言,馬英九指出,台灣人民無法接受。他指出,儘管中國大陸花了很多人力、物力研究台灣,但是還需要做更多功課。這番批評的話不算說得太重,卻可能讓對岸感到不快,對馬習會要「創造條件」並沒有正面作用。
為民共交流奠定基礎
外界對張志軍台灣行評價不惡,認為他形象溫和、身段柔軟,表達尊重台灣多元聲音態度,又和朱立倫、陳菊等地方政府首長接觸,為往後跟民共兩黨的交流奠定良好基礎。返京與台北市長郝龍斌會面的張志軍自己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訪台,雖然遇到一些狀況,但他相信這不是台灣大多數人的聲音。訪台最後一天的四個參訪行程因維安出包,臨時取消三個,匆匆離台,讓此行劃下不甚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