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因COVID-19疫情延期舉辦,於今年(2021)7月23日至8月8日正式登場,截至目前(8月3日)為止,台灣選手的各項競技比賽成果,較諸過去歷屆的表現,不僅成績優異(累計共奪下10面奧運獎牌,分別是2面金牌、4面銀牌、5面銅牌,名列世界排名20名以內),而且更難得的是,每位選手似乎都沒有了過去台灣選手那種悲壯的「出國比賽拿金牌」的沈重壓力,更沒有了過往那種各種長官和利益團體要求選手們「相忍為國」的委曲犧牲。
台灣人不再自卑、亟欲被世界關注
過去的「台灣之光」總是把光環套在得獎的選手身上,其他沒有得名次的選手們只能默默地忍受輕視的眼光,自己獨自吞下「技不如人」的敗果。但是今年很不一樣。一則<一個人的武林>對40歲桌球老將莊智淵的報導,訴說著莊智淵這一輩子在沒有國家支援的情況下,忍受著桌球協會、中華奧會以及國家教練對他的輕視與調侃,從年輕到現在靠自己一人孤身旅外征戰,不斷爭取世界桌球賽事的各種榮耀,這篇報導不知感動多少國人的眼淚。
為什麼台灣的社會大眾對莊智淵的這篇報導有這麼大的迴響?因為,筆者在這次的東京奧運過程中,看見了一個迥異於過往、非常不一樣的台灣,似乎台灣人過去那種自卑、亟欲被世界關注、渴望被肯定的那種心態,在今年的東京奧運裡有了很微妙的轉變。各種報導不再集中在那些有得獎機會的選手身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篇又一篇感人的奮鬥故事,以及選手們不再背負莫名的沈重壓力,終於可以真正為自己、為體育運動而全心地投入賽事。
首先從7月19日選手們出發往東京的航機爆出「長官坐商務艙、選手坐經濟艙」的新聞談起。該事件爆發後,教育部長潘文忠、體育署長張少熙在第一時間就馬上出面為此鞠躬道歉,蔡英文總統和蘇貞昌院長更承諾必會還選手們一個公道,這是以往台灣的體育選手們想都不敢想的回應。
試想,在過去所有的國際體育賽事,哪一次不是那些根本不是賽事主角、僅僅只是掌握行政資源的長官們,總是趁著國際賽事的機會耍官威、享特權,而這早已經是台灣各類體育協會長期以來的陋習了。這些協會長期把持各種體育資源的分配權力,不知犧牲了多少選手的權益、浪費了多少選手的天賦,可是選手們為爭取培訓資格和比賽機會,大多也敢怒不敢言。極少數選手靠著自己的努力贏得榮耀,這些官員們馬上又跳出來搶鏡頭,搭著「台灣之光」的順風車,競相吹噓自己如何幫助這些得獎選手的功勞,以便未來再向政府要更多的經費和資源;最可惡的是,當選手們在不公平的資源分配下被犧牲權益時,就在選手們頭上扣一頂「相忍為國」的大帽子,說得好像選手們這時如果不識趣地爭取自己本有權益時,就是不懂得體恤國家艱難的自私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