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為什麼李寧在漢城之後,有人郵寄繩子讓他上吊;郎平在曼谷亞運會敗給日本女排後,觀眾寫信稱她「不成器的北京四號」。甚至在2008年,屢破110米欄紀錄的劉翔,因傷退賽後,也被罵了幾年。
排名第六的「神」
13年過去了,對於中國而言,很多事情變化了。本屆奧運,金牌榜排名不再是中國網民唯一的關注點,即便中國霸榜多日,即便在最後一天被美國反超,都沒有引起太多討論。反而在美國,掀起一場獎牌榜應該如何排序的小風波。
還有,本屆中國哪位運動員最受關注?從網路熱度來看,似乎是男子百米選手蘇炳添,決賽9.98秒,排名第六。
蘇炳添連銅牌都沒摸到,卻被中國網民稱為「蘇神」、「蘇炳添yyds」(網路用語:永遠的神)。
請問有「神」是排名第六嗎?但在很多中國人看來,排第六也是他們的「神」。
因為這是一項中國幾乎注定永遠無法取得金牌的項目。在短跑項目上,西非裔運動員有著壓倒性的優勢,歷史上跑進10秒大關的差不多160人中,不是西非裔的僅為個位數。2010年才有第一個白人破10,即法國的萊梅特里;2015年有第一個黃種人破10,就是蘇炳添。
因此,站在奧運百米決賽跑道上,就已是蘇炳添的夙願;因此,即便連獎牌的影子也沒摸到,中國觀眾也不吝嗇掌聲。
更值得深思的是,蘇炳添和他的隊友謝震業、葛曼棋、梁小靜,在選擇短跑項目的一瞬間,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整個奧運生涯可能都注定拿不到獎牌。但這沒有阻擋他們竭力訓練,自律生活,然後享受賽道。一如奧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哦對了,以後還要加上「更團結」。
有意思的是,兩位以前被「金牌本位主義」傷害過的運動員,也迎來一些反轉。郎平作為女排教練折戟小組賽,灑淚道歉隱退,但大部分評論的態度是「郎平不欠我們道歉」「女排需要你」,反而要求反省地方的體育選拔機制。田徑場上,觀眾驚覺17年後110米欄紀錄依然是劉翔,於是「欠劉翔一個道歉」的話題被頂上熱搜。
「金牌固然重要,拼搏的人都值得讚揚」
別誤會,這並不意味著謾罵消失了,甚至因為互聯網,這種謾罵更顯眼,比如乒乓球混合雙打,中國對陣日本失敗後,許昕、劉詩雯賽後道歉,依然迎來不少人的罵聲;再比如,男子雙打李俊慧和劉雨辰在決賽輸給中華台北,也「刺痛」很多網民,使他們成為被攻擊的目標。這也折射出,中日關係、兩岸關係等政治議題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影響中國人看奧運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