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長參選人陳亭妃委員登記參與初選之際,指控某陣營操作一份自稱是來自於民進黨中央的民調,宣稱自己的支持度已遙遙領先、並高出對手陣營達一倍之多,後經民進黨中央出面澄清之後,才暫時結束了一場茶壺內的風暴。連同先前陳菊市長「花媽心內話」所捲起的風暴,在在可以窺見:民進黨的黨內初選,同室操戈、廝殺程度之激烈,已然到了刀刀見骨的地步。
不論是高雄市趙天麟在劉世芳委員退選後、亟欲營造「兩個男人戰爭」的氛圍,抑或是台南市不時出現各種一馬當先的「廣宣」民調,很清楚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企圖塑造自我陣營的領頭羊角色,藉以吸納民調後段班支持者的轉投,達到選舉理論中「策略性投票」(Strategic voting,也就是所謂的「棄保效應」)的發酵。
政客操作棄保的攻心計
作為一名政治的觀察者,誠然無法否認策略性投票在正式選舉過程中確實存在,然對於選民是否需要在「黨內初選」的階段,便進行棄保的行為選擇,則是感到相當的困惑。畢竟「棄保效應」的立基點,乃在於選舉行為必須付出相應的成本,為免投票成本轉瞬成空,選民會較為傾向投給自己不討厭、但卻相對有機會當選的候選人,於是才有著棄保效應的操作空間。然而,在「黨內初選」的過程中,類似的策略性投票有發生的充要條件嗎?
顯然,與正式選舉所不同的是:初選採用的是「電話民調」抽樣,民眾只需在電話的那一頭,說出自己的投票意向即可,完全無須付出任何額外的投票成本。又說既然都是同黨的同志,秉持著相仿的政治理念與態度,按理也不該有「為全力防堵某人當選,而轉向支持另一人」的心理狀態浮現。就我看來,唯一得以在初選當中營造出策略性投票的方法,乃採用壁壘分明、劃出清晰對立面的戰法。以台南市為例,諸如「新潮流Vs.正國會」、「黑金Vs.正派」、「親賴Vs.仇賴」之爭,其背後所隱藏的心思,正是期欲創造出棄保效應的成熟條件,可說是屬於政客們為求勝選的攻心計。
選民展現具體力量的策略
既然政客們都如此赤裸裸的在進行政治盤算了,作為選民,難道就甘於作為棋子、任其擺佈麼?我們是否容有其他的手段,以明確的態度,向當今的執政黨表達對施政的不滿呢?與政客們相仿的算計,我認為選民同樣得以操作另種「策略性投票」,藉以具體展現真實的心聲。做法很簡單,當您接獲黨內初選的民調電話之際,以「避開支持媒體報載領先者、轉而支持其他候選人」的做法,讓居於民調領先的候選人,無法於初選中順利出線,據此製造政黨內部的矛盾,也給予執政黨一個當頭棒喝的教訓,讓他們深刻的體認到:「人民,從來都不是不認真的錄音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