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阿富汗「神學士」游擊隊攻進首都喀布爾,他們恨之入骨的前總統躲進聯合國辦事處,但還是遭到俘擄。神學士將他酷刑凌虐至死,甚至閹割他,用卡車拖著他的屍首在喀布爾遊街示眾,最後將屍首懸吊在總統府前的紅綠燈上。
那是1996年的9月26日,不是今年;被害者是蘇聯扶植的納吉布拉(Mohammad Najibullah),不是美國扶植的現任總統賈尼(Ashraf Ghani)。但是近來阿富汗戰鼓頻催,神學士(Taliban)進軍神速,34個省的首府已經拿下14個,包括坎達哈(Kandahar)、赫拉特(Herat)、昆杜茲(Kunduz)、拉什卡爾加(Lashkar Gah)、加茲尼(Ghazni)等一線城市。
換言之,就算是最樂觀的分析家也不得不承認,喀布爾(Kabul)陷落、阿富汗賈尼政權覆滅、神學士重新當家只是時間問題。
當年極度保守封閉、作風殘忍強硬的伊斯蘭教神學政權
至於神學士是否會重建當年極度保守封閉、作風殘忍強硬的伊斯蘭教神學政權,讓阿富汗的女性、少數族裔與少數教派(伊斯蘭教什葉派)再度陷入飽受迫害的黑暗時期,從神學士佔領區傳出的消息來看,不容樂觀。
3個問題引發熱議:阿富汗真的沒救了嗎?美國撤軍的決定正確嗎?阿富汗淪亡是誰的責任?
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神學士達成撤軍協議,他的繼任者拜登(Joe Biden)今年4月宣布,9月11日「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20周年之前,全面撤離駐紮阿富汗的3500名美軍,後來時程提前到8月底。截至目前,阿富汗美軍僅剩喀布爾的650人。
置之死地而後生?政府軍兵敗如山倒
儘管神學士與阿富汗政府去年9月在卡達(Qatar)首都杜哈(Doha)展開和談,但神學士顯然將拜登撤軍令視為動員令,5月初兵分多路大舉出擊。華府原本期望阿富汗政府軍「置之死地而後生」,能夠與神學士戰成平手,但這支長期接受美軍訓練與援助的部隊很快就證實外界的擔憂:士氣渙散、無心戀戰。時序進入8月,情勢急轉直下,政府軍兵敗如山倒。
拜登決策的批評者認為,儘管美國在阿富汗的「國家建構」(nation building)與「反叛亂作戰」(counterinsurgency)已雙雙宣告失敗,喀布爾政權始終陷溺在內鬥與貪腐的泥淖,但美國20年的介入還是有所建樹,讓阿富汗的民主體制粗具規模,女性與少數族群得到起碼的保護,連國民平均壽命都顯著增加。此時撒手而去,20年的成果恐將化為硝煙,不僅傷害美國的國際形象,也會讓美國的諸多盟邦──尤其是小型盟邦──寒心。還有分析家擔心,神學士的勝利將是全球聖戰主義運動(jihadist movement)的勝利,將讓阿富汗再度成為恐怖組織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