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急著「早產」手表 背後的盤算

2014-09-20 11:07

? 人氣

當蘋果在發表會上,秀出了久違的「one more thing」(新品Apple Watch)時,意味著穿戴式裝置時代終於來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是後賈伯斯時代,庫克上任以來,蘋果發表會第一次出現「one more thing」,足見蘋果對這個「thing」的重視程度。然而諷刺的是,當天隨著iPhone 6問世而一路上揚的蘋果股價,之後卻一路下跌,最後甚至比當天開盤價還低。

Apple Watch究竟是繼iPhone、iPad之後下一個殺手級產品,還是另一個失敗之作?

蘋果內部流傳一個笑話:要看產品會不會成,從名字就知道。「基本上,『i』開頭的產品都很殺,如果是Apple……,你想想Apple TV的結局好了。」一位資歷8年的台籍蘋果研發工程師說。

雖說是玩笑,但也多少反映了市場對這款新產品的評價。

該工程師透露,其實蘋果內部對於Apple Watch的定位與功能一直爭論不休,直到今年6月都沒有完全定調,原本大家都以為會拖到年底。

「這跟蘋果以前的風格不太一樣,還沒有很ready就拿出來,」顧能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說。與過去的iPod、iPhone、iPad相比,Apple Watch還稱不上是一個完整獨立的產品。

長期研究通訊產業趨勢的波士頓顧問公司台灣區董事總經理徐瑞廷也認為,蘋果這次在工藝設計與配件上下了很多功夫,但若以實用性的角度來看,「並沒有突出之處。」

他分析,Apple Watch的幾個重要功能,例如健康訊息、測跑步、跟朋友比賽,偏向遊戲性質居多,並未真正達到穿戴式裝置的本質。

然而精明如蘋果,怎麼會推出一個猶如玩具的裝置?除了因應市場期望,邊摸索嘗試外,真正的關鍵,「應該是在蒐集與解讀資訊上,」徐瑞廷說。

呂俊寬分析,先前Android陣營搶先推出的智慧型手表,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想把手機的功能統統塞進一個手表中,把手表當成手機來做,結果要不是過於複雜難用,就是電力難以持久,最後淪為比拚硬體規格與售價。

目的:打造專屬生態系

而穿戴式裝置真正的意義,是要能夠與物聯網結合,這就牽涉到整個生態系統。

以蘋果這次特別為Apple Watch設計了自己的介面,開創WatchKit與HealthKit兩大應用程式平台,不難發現它是想要複製iPod與iTunes、iPhone與App Store的模式,打造一個專屬手表的系統。

如果能結合使用者上傳的資訊,做為程式開發的根據,像App一樣吸引大量的開發者投入創新服務,Apple Watch,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平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