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台灣人看待穆斯林世界的盲點

2021-08-29 07:20

? 人氣

如前所述,阿富汗本土沒有阿拉伯人,所以這些阿拉伯聖戰士都是在泛伊斯蘭主義(Pan-Islamism)的號召下,經由沙烏地阿拉伯與巴基斯坦兩國資助前往阿富汗參戰的外籍戰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既然信奉的是泛伊斯蘭主義,這意味著他們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跨越種族、國界以及宗派的全球穆斯林世界。換言之,只要你信奉伊斯蘭教,無論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通通都被蓋達組織視為同胞看待。

蓋達組織很明確的將所謂「非穆斯林」視為敵人,並渴望促成全球穆斯林團結起來對抗「異教徒」。因此他們信奉的雖然是遜尼派,卻還是能與什葉派穆斯林的代表國伊朗維持曖昧,甚至於友善的關係。反倒是同屬遜尼派的沙烏地阿拉伯,因為在1991年波灣戰爭時允許美軍駐軍的關係,被賓拉登指定為蓋達組織的敵人。

2019年10月,沙烏地阿拉伯的投資論壇(AP)
沙烏地阿拉伯因允許美國駐軍,被蓋達組織視為敵人。(資料照,美聯社)

之所以蓋達組織被國際社會定性為恐怖組織的原因,是在於蓋達組織的終極目標是要以暴力手段推動全球的「伊斯蘭化」,而不單單只是要在一個國家境內奪權而已。

比如與賓拉登一起創立蓋達的阿札姆,就因為主張要把「伊斯蘭革命」限縮在巴勒斯坦境內,最後和賓拉登分道揚鑣。有許多證據指出,阿札姆在1989年被刺殺,就是因為他與賓拉登的路線不合所導致。

賓拉登在2011年被美軍擊斃後,蓋達組織轉由查瓦希里領導,繼續推動以團結全球穆斯林為宗旨的「伊斯蘭革命」,並在敘利亞內戰中以努斯拉陣線(Al-Nusra Front)還有征服沙姆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的名義,與伊斯蘭國爆發多起武裝衝突,激勵衝突絲毫不遜於兩者同北約、敘利亞政府軍還有其他反對派之間的程度。

由阿富汗本土的普什圖戰士組成的塔利班

在普什圖語中,塔利班意旨「學生」,更為通稱的中文翻譯則是「神學士」。塔利班的誕生,與蓋達一樣是受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影響,差別在於蓋達是由來自外國的阿拉伯戰士組成,塔利班則是由阿富汗本土的普什圖人戰士所組成。無論是普什圖戰士還是阿拉伯戰士,在抵抗蘇聯的過程中都得到了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的暗中支持。

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的哈克(Muhammad Zia-ul-Haq),雖然稱不上是什麼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者,卻十分害怕蘇聯占領阿富汗後,進一步侵占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於是他瞞著美國向沙烏地阿拉伯求援,派遣大批既反蘇也反美的阿拉伯聖戰士到阿富汗作戰。考量到巴基斯坦鄰近阿富汗的白沙瓦地區,有大量普什圖人定居,哈克又找到了另外一個援助阿富汗本土反抗軍的方式。

白沙瓦不僅在必要時,可用於收留前線作戰負傷的阿富汗普什圖戰士,還可以號召巴基斯坦的普什圖人前往阿富汗與他們的同胞並肩作戰。對於哈克而言,這不只能給蘇聯人製造麻煩,還可以削減普什圖人威脅巴基斯坦政府,實乃一舉兩得。塔利班的創始人奧瑪(Mohammed Omar),就是在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的全力支持下發展壯大的。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